第17章 陛下,您醒了

关灯
破砖窑里的那一夜,像一道模糊的分水岭。

    当第二天清晨,微弱的天光从窑洞的破口渗入,照亮了空气中漂浮的尘埃和尚未散尽的湿柴烟气时,朱由检睁开了眼。

     他依旧感到刺骨的寒冷和深入骨髓的疲惫,但某种东西不一样了。

    怀里黄轩那温热、平稳的呼吸,像一个小小的暖炉,熨帖着他冰凉的心口。

    昨夜那几乎将他吞噬的绝望和自怜,在拥抱过这唯一的温暖后,似乎被逼退了几分。

     他轻轻动了动,黄轩立刻警觉地抬起头,耳朵竖立,待看清是他,才放松下来,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露出粉色的舌头。

     “陛下,您醒了。

    ”王承恩也醒了,声音沙哑,但眼神里带着一如既往的恭顺与担忧,“雨停了,老奴去看看能否找些干柴生火。

    ” 朱由检点了点头,放开了黄轩。

    黄轩站起身,抖了抖浑身乱糟糟的毛,溅起几点水珠,然后凑到窑洞口,小心地向外张望。

     雨后的清晨,空气清冽,带着泥土和草木的腥气。

    远处的田野和山峦笼罩在薄雾中,一片静谧,仿佛昨夜的凄风苦雨只是一场噩梦。

     王承恩很快抱回一些半干的树枝,费了好大劲才重新点燃火堆,烟雾依旧呛人,但总算带来了些许暖意。

    他将最后一点硬得像石头的粗粮饼掰开,分给朱由检和黄轩。

     三人沉默地吃着这简陋的早餐。

    饼很硬,需要用力咀嚼,混合着唾液才能艰难下咽。

    但没有人抱怨。

     吃完东西,朱由检用一根树枝,在地上粗略地划拉着。

     “王伴伴,神犬,”他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决断,“我们不能一直这样漫无目的地逃下去。

    绕道河南,路途遥远,变数太多。

    我们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抵达目标的方法。

    ” 王承恩和黄轩都看向他。

     “朕思虑再三,”朱由检的目光落在地上的简易“地图”上,“直接硬闯运河关卡或大城雄关,无异于自投罗网。

    我们需要一个契机,一个能让我们相对安全、快速南下的身份或途径。

    ” 他顿了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去临清。

    ” “临清?”王承恩有些疑惑。

    临清是运河上的重要钞关,商贾云集,同样守卫森严。

     “对,临清。

    ”朱由检解释道,“那里商帮汇聚,消息灵通,往来南北的商队众多。

    我们或许可以想办法,混入一支南下的商队。

    商队有自己的门路和关系,盘查会比寻常百姓宽松许多。

    而且……” 他看了一眼黄轩:“神犬屡次展现神异,或可借此……获取一些必要的物资和帮助。

    ” 黄轩闻言,耳朵动了动。

    获取物资?帮助?难道皇帝陛下终于开窍,打算让他这条“神犬”去施展些“非常手段”了?他立刻在脑海里积极响应:“汪!(陛下英明!混进商队是个好办法!需要我做什么?偷……呃,弄点路引或者银子吗?)” 朱由检似乎看穿了他的想法,微微摇头:“不必再行险招。

    临清富庶,三教九流混杂,我们或许可以换个方式。

    ” 他看向王承恩:“王伴伴,你稍后去附近村落,用最后那点银子,尽量买些纸墨来,再打听一下临清方向的消息,特别是各大商帮的动向。

    ” 王承恩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躬身领命:“老奴遵旨。

    ” 休息片刻后,王承恩便出发了。

    朱由检和黄轩留在破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