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笼包的热气里

关灯
汇丰的买办还跟我打听,说日本三井物产在找‘渠道’,收银元运往神户。

    ” “运往日本铸假币?” “八九不离十。

    ”李先生擦了擦眼镜,“日本铸币局最近在神户建了新厂,设备是从英国进口的。

    他们缺银料,就盯着上海的现洋——咱们这儿现洋多,又乱,正好下手。

    ” 沈逸风想起周掌柜账房里那本“恒赉与三鑫月结三千”的账,想起码头货箱里的假银:“这么说,高桥收银元,跟恒赉的鸦片生意、三鑫的烟土运输,都是一伙的?” “不止。

    ”李先生嚼着包子,声音发沉,“我在公董局有朋友,说日本领事馆最近频繁接触上海道台,说要‘协助整顿金融秩序’——明着是帮忙,暗着是要把咱们的现洋全攥在手里。

    ” 小笼包摊的老板过来添汤,热气腾腾的水汽里,沈逸风看见外滩的钟楼指向八点。

    他想起初到福源时,周掌柜教他“银元不会骗人”,可如今,连银元都被卷进了阴谋的漩涡。

     “李先生,咱们怎么办?” “先盯着。

    ”李先生擦了擦嘴,“让账房多记几笔‘现洋外借’的账,把库里的银元分散存到几家小钱庄。

    日本人要收,就让咱们的人去卖——反正他们的价高,咱们赚了钱,还能搅他们的局。

    ”他拍了拍沈逸风的肩,“记住,跟日本人斗,不能硬来,得用他们的法子,赚他们的钱,再捅他们的肺管子。

    ” 阿福跑回来时,雨下大了。

    他浑身湿淋淋的,怀里揣着周掌柜的纸条:“周伯说,让咱们别露头,盯着就行。

    他去联系徐同布庄的张老板,让他帮着散点消息——就说日本人收银元是要铸假钱,让苦力们别贪小便宜。

    ” 沈逸风望着窗外的雨幕,外滩的铜狮在雨里更显狰狞。

    他摸了摸怀里的《伪币识别手册》,想起昨夜在墨房抚摸真币的感觉——那些凹凸的纹路,那些带着温度的金属,不仅是钱,更是上海的命。

     “阿福,”他说,“去买两笼小笼包,给账房的人送过去。

    就说我请的——让大家吃热乎的,守好钱庄的门。

    ” 阿福应着跑了出去。

    沈逸风坐在摊前,望着蒸笼里重新腾起的热气,突然明白:这场金融战,不在高楼大厦里,不在账簿票据间,而在每一笼小笼包的热气里,在每一个市井小民的议论里,在每一双警惕的眼睛里。

     他咬开包子,蟹粉的鲜香混着热气涌进嘴里。

    这一次,他尝到的不是满足,是责任。

     雨还在下,可他知道,有些东西,比雨水更烫——比如人心,比如信念,比如福源钱庄的招牌。

     喜欢沪上银窟龙虎斗请大家收藏:()沪上银窟龙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