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林婉清的“棉花账”

关灯
原来成本是十一块一担,现在是八块一担,再加上庄票的贴现利息,每担能再省一块五。

    一个月就能省七十五块,够您撑过这波涨价了。

    ” 林婉清的眼睛慢慢亮起来。

     她盯着沈逸风手里的算盘,仿佛看见纱厂的机器重新转了起来,看见父亲紧锁的眉头舒展开。

     她伸手摸了摸账本上的棉絮,声音里带着点颤:“你……你怎么想到的?” “您的问题不在棉花涨价。

    ”沈逸风收起算盘,“在中间商赚的差价。

    把他们的利润挤出来,您的成本自然就降了。

    ”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林婉清的思路。

     她想起父亲常说的“金融不是算数字,是算人心”——原来沈逸风算的,是棉农的心思,是中间商的贪心,更是整个产业链的命脉。

     “我明天就派伙计去苏北!”她抓起账本,站起身,“沈逸风,你比那些只会翻账本的老掌柜,脑子活多了!” 沈逸风也笑了:“林小姐要是信得过我,以后棉花的采购、结算,都可以交给我们福源。

    ” 林婉清走到门口,又回头:“对了!苏北的棉农说,今年雨水足,棉花质量好,要是能长期合作,他们愿意给最低价!” 周伯庸从账房探出头,看着林婉清蹦跳着走出去的背影,嘴角的笑意更浓。

     他转身对沈逸风说:“做得好。

    这不仅是帮福兴,是帮整个上海的棉纺业——更是帮我们自己,把中间商的利润,变成我们的存款。

    ” 沈逸风望着窗外的梧桐树,叶子上的棉絮飘啊飘,落在他的手背上。

     他知道,这不是简单的“解决采购问题”。

    这是他把“金融救国”从口号变成行动的第一步——用庄票连接棉农和纱厂,用金融手段挤掉中间商的泡沫,让每一分钱都流向该去的地方。

     而这一切,只是开始。

     当他看着林婉清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忽然想起周掌柜说过的话:“金融的战场,不在账本里,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 他握了握拳。

     下一场战役,他要赢的,是那些藏在棉花堆里的、看不见的敌人。

     喜欢沪上银窟龙虎斗请大家收藏:()沪上银窟龙虎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