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新账房的“旧账”
关灯
小
中
大
福源新账房的窗棂上,阳光斜斜切进来,在红木账台上投下一道金斑。
沈逸风戴着副玳瑁眼镜,指尖拂过一摞摞泛着潮霉味的旧账册。
这些是从前福源老账房搬来的,封皮上的“福源”二字虽已褪色,却仍能看出当年周伯庸手书的筋骨。
“啪嗒。
” 一本1927年的账册从顶层滑落。
沈逸风弯腰拾起,封皮内侧还粘着半张泛黄的便签,是周伯庸的字迹:“七月十五,徐同庄票兑付异常,着查。
” 他随手翻开,账页间突然飘出张薄纸——是张“徐同庄票”存根! 暗记! 沈逸风的瞳孔骤缩。
存根边角的“福”字暗纹,与第32章在恒赉门房搜出的假票,竟如出一辙! “逸风兄。
” 秦先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他裹着件藏青长衫,手里攥着份电报,眉峰拧成川字:“南京出了家‘裕丰钱庄’,专仿徐同庄票。
” 沈逸风捏紧那张存根,指节发白:“仿得有多像?” “像到连徐同布庄的老账房都辨不出。
”秦先生走到账台前,指着电报上的密文,“他们用的是东京制币所的钢模,连暗记的位置、油墨的配比,都和当年恒赉的假票一个模子刻的。
” 老账房周先生端着茶盘进来,茶盏里的碧螺春晃着涟漪。
他瞥见沈逸风手里的存根,手一抖,茶盘差点摔了:“这……这张票子!我十年前见过!” 三人对视。
周先生的额角渗着汗:“那年恒赉刚出事,我跟着老掌柜去南京收账,在裕丰钱庄见过同样的存根。
当时以为是巧合,现在……” “现在他们卷土重来了。
”沈逸风将存根拍在账台上,声音沉得像块铁,“恒赉的余党没死绝,他们要把当年的假票生意,从上海做到全国。
”
沈逸风戴着副玳瑁眼镜,指尖拂过一摞摞泛着潮霉味的旧账册。
这些是从前福源老账房搬来的,封皮上的“福源”二字虽已褪色,却仍能看出当年周伯庸手书的筋骨。
“啪嗒。
” 一本1927年的账册从顶层滑落。
沈逸风弯腰拾起,封皮内侧还粘着半张泛黄的便签,是周伯庸的字迹:“七月十五,徐同庄票兑付异常,着查。
” 他随手翻开,账页间突然飘出张薄纸——是张“徐同庄票”存根! 暗记! 沈逸风的瞳孔骤缩。
存根边角的“福”字暗纹,与第32章在恒赉门房搜出的假票,竟如出一辙! “逸风兄。
” 秦先生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他裹着件藏青长衫,手里攥着份电报,眉峰拧成川字:“南京出了家‘裕丰钱庄’,专仿徐同庄票。
” 沈逸风捏紧那张存根,指节发白:“仿得有多像?” “像到连徐同布庄的老账房都辨不出。
”秦先生走到账台前,指着电报上的密文,“他们用的是东京制币所的钢模,连暗记的位置、油墨的配比,都和当年恒赉的假票一个模子刻的。
” 老账房周先生端着茶盘进来,茶盏里的碧螺春晃着涟漪。
他瞥见沈逸风手里的存根,手一抖,茶盘差点摔了:“这……这张票子!我十年前见过!” 三人对视。
周先生的额角渗着汗:“那年恒赉刚出事,我跟着老掌柜去南京收账,在裕丰钱庄见过同样的存根。
当时以为是巧合,现在……” “现在他们卷土重来了。
”沈逸风将存根拍在账台上,声音沉得像块铁,“恒赉的余党没死绝,他们要把当年的假票生意,从上海做到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