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迷药大宗师:赵志敬

关灯
“闻之即倒”、万无一失的奇效,赵志敬用上了自己这半个月来费尽心思从山下商人手里搜罗来的压箱底宝贝。

     他从内襟最深处,掏出了一个仅两指宽、塞着蜂蜡、冰冷刺骨的银筒。

     筒内,是来自西域遥远戈壁死亡之地的奇毒——“押不芦”,又名鬼参。

     此物传说中只需针尖沾粉,便能放倒十头健牛,极其霸道,却也珍贵罕见,其毒性之烈连赵志敬自己都需万分忌惮。

     他以银质小匙,舀出比半颗芝麻还要微小的量—— 小到几乎肉眼难辨的一点深灰色粉屑,点在了那混合药粉的中心。

     这押不芦,正是赋予此香“瞬发晕敌”威力的点睛之笔。

     最后,为了进一步凝聚药力,增加燃烧时的麻醉渗透性。

     赵志敬又加入了几滴用“闹羊花”(即羊踯躅)花朵、枝叶榨取的汁液。

     这汁液颜色诡异浑浊,带着强烈的腥苦味和一丝灼感,再兑入些许高浓度的火酒。

     此物本身亦有较强的致幻麻痹之能,尤其伤及筋骨。

     赵志敬将此混合液汁作为粘合剂,一点点滴入药粉中,同时不停搅拌搓揉。

     赵志敬先将加了液汁变得湿润的混合药粉揉捏成紧实的团块,反复摔打增加韧性。

     接着,他用掌心将其搓成长圆条状,一边滚动一边施加恰到好处的压力,让纤维交织,质地渐渐均匀紧致。

     药粉极细,液汁不多不少,全凭手上功夫。

     稍有不匀,香体干后便会断裂,药力无法顺畅燃烧; 液汁稍多,晾干后香气发散不全; 搓压过度,又会让香体过于坚实难以点燃释放药力。

     赵志敬屏息凝神,所有心神灌注于指尖,直到手中的泥坯变成一根光滑圆润、略带弹性、粗细一致的雏形。

     再取细如发丝、韧性极佳的素色棉线,蘸上稀薄的米浆,在香条表面紧密地缠绕数圈—— 这层“骨”,既有助于维持香体形状,更是在点燃后提供稳定导热的“桥梁”,确保药力缓慢释放。

     待得缠绕完毕,赵志敬再次将这些尚带湿气的迷香置于阴凉通风的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