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躲在大学寝室创业
关灯
小
中
大
那会儿在杭州读书,穷得叮当响。
宿舍阳台上那点地儿,让我算计得比葛朗台点金币还精细。
不锈钢衣架的影子打在栏杆上,手里捧着《水工制图》,眼睛看着那些板板正正的工程线,脑子里想的却是床底下那堆T恤卫衣,胸口印着降龙十八掌招式图,后背是狂草写的《侠客行》片段。
那会儿的“SUDU”,跟后来仓库堆成山的景象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这还是我好说歹说,求瑶瑶姐帮我做出来的“试验品”。
林夕那丫头风风火火冲进来,辫梢碎钻发卡撞上应急灯的光,“啪”地溅出几点火星子:“明早城东旧货市场,淘三轮!别忘叫我!”瞧瞧,创业伙伴就是这么拉来的,多半是欠的。
城东旧货市场,凉飕飕的雾气裹着一股子机油、铁锈和陈年老灰的混合体,活脱脱一个巨大工业时代的“坟场”。
生锈的自行车轮辐条悬垂着,在风里偶尔“叮铃铃”互相撞击,徒劳地回应着早市的喧嚣人声。
废旧洗衣机拆解的滚筒黑洞里,偶尔会冒出一对微微颤动的野猫胡须,警惕而孤僻。
红袖章摊主叼着烟屁股,拿扳手“叮当”敲着搪瓷缸子,“这三轮车,驮过三任老板的老革命了!”烟圈慢悠悠散开,“最后一任卖糖炒栗子的,硬是蹬着它,攒出辆金杯面包!”多励志的鸡汤!这话半真半假,咱心里有数。
搞测量的职业病犯了,眼睛跟探伤仪似的扫那锈得发酥的车架子、薄得能透光的底板。
“师傅,”我指着几个坑,“这都锈成啥样了?”摊主眉毛一拧,得,开始“拔河”了。
最后定了个数——128块!讨价还价就像跟武林高手过招,讲究个寸劲儿,不多不少,正好是上周五夜市上,我和林夕把裤腰带勒到嗓子眼儿、连吆喝带甩卖挣回来的所有钱。
我俩对看一眼,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押上全副身家的庄重感。
别以为蹬三轮是个人就会!那叫一个别扭!我刚跨上去,屁股还没坐热乎呢,这车就跟抽了筋似的,猛烈地向右扯偏!林夕正跟在旁边,一声尖叫,狼狈地向后跳开,膝盖已然撞得发红。
“哎哟喂!您老当开F1玩漂移呢?!”林夕一边吸着气揉膝盖,一边没好气地数落我,嘴跟刀子似的。
跟这铁疙瘩较劲,比我搞实验室那精密仪器的耐心消耗大多了。
正午太阳跟沙漏似的,硬是把歪歪斜斜的车影子一点点压正——这倔驴总算认主了。
回去路上才叫练胆儿。
林夕蜷在车斗角落,紧张地抱紧膝盖。
我正哼哧哼哧蹬得起劲,背后“嗷”一嗓子,刺眼的大灯跟探照灯似的打过来!一辆油光锃亮的奥迪A8,贴着咱屁股就上来了!我汗毛倒竖,心一横,猛一拐把!“吱嘎——哗啦!”三轮蹭着路边梧桐树的糙皮子停下,树皮渣子混着铁锈沫子崩了林夕一脸。
她脸白得跟纸一样:“魂…魂还在吧?”这经历告诉你,创业路上,豪车离你那么近,又那么远,擦肩而过的时候,带走的是你的半条命和一裤裆冷汗。
宿舍大门是另一个鬼门关。
眼瞅着宿管阿姨那标志性狮吼功就要追上来,“SUDU号”非常合时宜地在门槛那“吭哧”一声,彻底躺平罢工!堵得楼道水泄不通,半层楼的脑袋伸出来看戏。
阿姨那音量,差点把树上打盹的夜猫子吓尿。
最后还是几个哥儿们合力,把这铁疙瘩连拖带推塞进走廊深处。
车把一歪,“咔嚓”把墙上的消防示意图怼掉了。
宿管阿姨的怒火?那是创业初期的背景音乐!咱的办公室兼库房,就是在跟舍友的嫌弃、阿姨的咆哮夹缝中求生的,这种狼狈,冯仑书里那些大佬们起步时一样不少。
夜深人静,我蹲在楼道尽头,借着那声控破灯(跺半天脚亮一下,一灭就骂娘)的微光,拿机油给这“老铁牛”上油。
链条“嘎吱嘎吱”响,钱塘江的潮声在远处隐隐约约,车把上绑着从样衣扯下来的蓝丝带,被过堂风吹得直飘。
手机震了,林夕的短信:“给这坐骑起个名?”手机按键硬邦邦的,我戳下几个字母:“SUDU号”。
抬头瞟见陈冠希海报上的酷劲,行,就叫这了!品牌命名有时候就这么草率又带点致敬——你那会儿崇拜谁,品牌里多少会带点他的影子。
清晨五点,薄纱笼罩下的足球场上还沾着初生的露珠,轮子在塑胶跑道上滚过,留下几行歪歪扭扭、湿漉漉的辙痕。
林夕抱着那本《建筑材料学》坐在颠簸的车斗里,书页间夹着昨晚夜市收摊后没来得及整理的零碎钞票,随着颠簸沙沙作响。
“左!左!要撞门柱上了啊!”她忽然高喊,声音带着未散尽的睡意。
庆春路的夜市,空气是烟味、汗味和廉价香水味的大杂烩。
卖碟的黄毛耳机里永远循环《蓝色多瑙河》,活像地下交通员,总在城管杀到前三十秒精准消失;水果哥的芒果堆得跟艺术装置似的,甜香腻人。
咱的摊,就在这烟火气里支棱起来。
防水布四角?压着刚从工地顺的混凝土试块!多硬核的压角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胖姐是熟客,一下薅走三件印着“降龙十八掌”的大码卫衣。
验钞灯下,那张百元大票的水印,看着贼踏实,那是真金白银的希望!几个穿工装的姑娘凑过来,身上有股电子厂的松香味儿。
一个扎利索马尾的河南姑娘,眼神亮得跟小灯泡似的:“老板,加个Q呗?以后好找你们订!”瞧见没?第一个种子客户!谁能想到,就这丫头,后来成了咱往
宿舍阳台上那点地儿,让我算计得比葛朗台点金币还精细。
不锈钢衣架的影子打在栏杆上,手里捧着《水工制图》,眼睛看着那些板板正正的工程线,脑子里想的却是床底下那堆T恤卫衣,胸口印着降龙十八掌招式图,后背是狂草写的《侠客行》片段。
那会儿的“SUDU”,跟后来仓库堆成山的景象比,简直一个天一个地,这还是我好说歹说,求瑶瑶姐帮我做出来的“试验品”。
林夕那丫头风风火火冲进来,辫梢碎钻发卡撞上应急灯的光,“啪”地溅出几点火星子:“明早城东旧货市场,淘三轮!别忘叫我!”瞧瞧,创业伙伴就是这么拉来的,多半是欠的。
城东旧货市场,凉飕飕的雾气裹着一股子机油、铁锈和陈年老灰的混合体,活脱脱一个巨大工业时代的“坟场”。
生锈的自行车轮辐条悬垂着,在风里偶尔“叮铃铃”互相撞击,徒劳地回应着早市的喧嚣人声。
废旧洗衣机拆解的滚筒黑洞里,偶尔会冒出一对微微颤动的野猫胡须,警惕而孤僻。
红袖章摊主叼着烟屁股,拿扳手“叮当”敲着搪瓷缸子,“这三轮车,驮过三任老板的老革命了!”烟圈慢悠悠散开,“最后一任卖糖炒栗子的,硬是蹬着它,攒出辆金杯面包!”多励志的鸡汤!这话半真半假,咱心里有数。
搞测量的职业病犯了,眼睛跟探伤仪似的扫那锈得发酥的车架子、薄得能透光的底板。
“师傅,”我指着几个坑,“这都锈成啥样了?”摊主眉毛一拧,得,开始“拔河”了。
最后定了个数——128块!讨价还价就像跟武林高手过招,讲究个寸劲儿,不多不少,正好是上周五夜市上,我和林夕把裤腰带勒到嗓子眼儿、连吆喝带甩卖挣回来的所有钱。
我俩对看一眼,眼神里闪烁着一种押上全副身家的庄重感。
别以为蹬三轮是个人就会!那叫一个别扭!我刚跨上去,屁股还没坐热乎呢,这车就跟抽了筋似的,猛烈地向右扯偏!林夕正跟在旁边,一声尖叫,狼狈地向后跳开,膝盖已然撞得发红。
“哎哟喂!您老当开F1玩漂移呢?!”林夕一边吸着气揉膝盖,一边没好气地数落我,嘴跟刀子似的。
跟这铁疙瘩较劲,比我搞实验室那精密仪器的耐心消耗大多了。
正午太阳跟沙漏似的,硬是把歪歪斜斜的车影子一点点压正——这倔驴总算认主了。
回去路上才叫练胆儿。
林夕蜷在车斗角落,紧张地抱紧膝盖。
我正哼哧哼哧蹬得起劲,背后“嗷”一嗓子,刺眼的大灯跟探照灯似的打过来!一辆油光锃亮的奥迪A8,贴着咱屁股就上来了!我汗毛倒竖,心一横,猛一拐把!“吱嘎——哗啦!”三轮蹭着路边梧桐树的糙皮子停下,树皮渣子混着铁锈沫子崩了林夕一脸。
她脸白得跟纸一样:“魂…魂还在吧?”这经历告诉你,创业路上,豪车离你那么近,又那么远,擦肩而过的时候,带走的是你的半条命和一裤裆冷汗。
宿舍大门是另一个鬼门关。
眼瞅着宿管阿姨那标志性狮吼功就要追上来,“SUDU号”非常合时宜地在门槛那“吭哧”一声,彻底躺平罢工!堵得楼道水泄不通,半层楼的脑袋伸出来看戏。
阿姨那音量,差点把树上打盹的夜猫子吓尿。
最后还是几个哥儿们合力,把这铁疙瘩连拖带推塞进走廊深处。
车把一歪,“咔嚓”把墙上的消防示意图怼掉了。
宿管阿姨的怒火?那是创业初期的背景音乐!咱的办公室兼库房,就是在跟舍友的嫌弃、阿姨的咆哮夹缝中求生的,这种狼狈,冯仑书里那些大佬们起步时一样不少。
夜深人静,我蹲在楼道尽头,借着那声控破灯(跺半天脚亮一下,一灭就骂娘)的微光,拿机油给这“老铁牛”上油。
链条“嘎吱嘎吱”响,钱塘江的潮声在远处隐隐约约,车把上绑着从样衣扯下来的蓝丝带,被过堂风吹得直飘。
手机震了,林夕的短信:“给这坐骑起个名?”手机按键硬邦邦的,我戳下几个字母:“SUDU号”。
抬头瞟见陈冠希海报上的酷劲,行,就叫这了!品牌命名有时候就这么草率又带点致敬——你那会儿崇拜谁,品牌里多少会带点他的影子。
清晨五点,薄纱笼罩下的足球场上还沾着初生的露珠,轮子在塑胶跑道上滚过,留下几行歪歪扭扭、湿漉漉的辙痕。
林夕抱着那本《建筑材料学》坐在颠簸的车斗里,书页间夹着昨晚夜市收摊后没来得及整理的零碎钞票,随着颠簸沙沙作响。
“左!左!要撞门柱上了啊!”她忽然高喊,声音带着未散尽的睡意。
庆春路的夜市,空气是烟味、汗味和廉价香水味的大杂烩。
卖碟的黄毛耳机里永远循环《蓝色多瑙河》,活像地下交通员,总在城管杀到前三十秒精准消失;水果哥的芒果堆得跟艺术装置似的,甜香腻人。
咱的摊,就在这烟火气里支棱起来。
防水布四角?压着刚从工地顺的混凝土试块!多硬核的压角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胖姐是熟客,一下薅走三件印着“降龙十八掌”的大码卫衣。
验钞灯下,那张百元大票的水印,看着贼踏实,那是真金白银的希望!几个穿工装的姑娘凑过来,身上有股电子厂的松香味儿。
一个扎利索马尾的河南姑娘,眼神亮得跟小灯泡似的:“老板,加个Q呗?以后好找你们订!”瞧见没?第一个种子客户!谁能想到,就这丫头,后来成了咱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