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白驹过隙
关灯
小
中
大
苏承锦跟着太监白斐来到宫殿之中,只见案牍之后,梁帝放下了手中的奏折,厚重的嗓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老九,我听说老大他们几个,去看你了?” “回父皇,几位哥哥确来府中看过儿臣。
” “见儿臣府邸寒酸,不日又将成婚,纷纷赠予贴补,儿臣感激不尽。
” “待成婚之后,定携明月登门拜谢。
” 苏承锦躬身答道,言辞滴水不漏。
梁帝嘴角扯出一个僵硬的弧度,追问道:“他们就没说点别的?” 苏承锦微微一笑丝毫不慌,还是之前那套什么都没有说的说辞,心里却暗自骂道:你个老棒槌,你又不是不知道,非要坑我干什么。
见他油盐不进,梁帝冷哼一声:“你最近要多去郡主府,别总让朕提醒你!” “大鬼的使者不日将至,你们几个都给朕安分点,别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了皇室的脸面!” “对了,过几日大鬼使者上朝,你也来。
” “儿臣遵旨。
” 目送苏承锦离开,白斐无声地递上一杯热茶。
梁帝接过,目光却并未离开奏折:“这个老九,还是这般不知上进。
” “朕,还是得让他多见见世面。
” “陛下用心良苦。
” 一股凉风灌入殿中,梁帝放下茶杯,起身走到殿北,负手而立。
他深邃的眼神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望向了烽火连天的边关,长叹一声,语气里满是无奈与悲悯:“秋风甲兵起,边关又有儿郎,过不去这个年了。
” 白斐连忙为梁帝披上袍子,静立一旁。
他知道,这位帝王心中正承受着何等的重压。
连年征战,边关屡屡失利,王朝的颓势,正如这萧瑟秋风,砭人肌骨。
“你说,朕是不是老了?” 梁帝的声音透着倦意。
“陛下春秋鼎盛,只是为国事操劳过度。
” 梁帝苦笑:“春秋鼎盛?承明那几个不成器的东西,整日只知争权夺利,何曾有过半点为国为民之心!朕如何能安心?”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复杂:“倒是老九,最近……变化不小。
” 苏承锦离开皇宫前,特意绕去了万年阁与吏部。
不知从何时起,他竟有了过目不忘的本事,短短几个时辰,便将万年阁的国史典籍与吏部的官员任免卷宗,尽数烙印在了脑海之中。
回到王府时,天色已然擦黑。
秋风袭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入秋了,自己的计划必须加快。
刚进院门,便见苏知恩和白知月早已等候多时,白知月身旁,还站着一男一女。
苏承锦扫了那二人一眼,并未多言,只对白知月道:“外面冷,都跟我去书房。
” “这秋风来得太快,能冻死个人。
” “知恩,去备炭火。
” 话音未落,他已带起一阵风,快步向书房走去,丝毫没有在院中客套的意思。
那二人看向白知月,白知月臻首轻点:“一起进去吧。
” 书房内,苏知恩很快抱来了炭炉。
苏承锦竟毫不在意形象,直接蹲在地上,拿着火钳一点点拨弄炭火。
“殿下,这种粗活我来!” 苏知恩有些手足无措。
苏承锦拉着他在一旁坐下,目光这才投向那陌生的二人,对白知月道:“介绍下。
” “顾清清,在军政治理方面颇有心得。
” 白知月先指向那名女子。
“这位壮士名唤关临,虽只有二十五六,却已在军中十年,曾经也是做过将军的。
” 苏承锦漫不经心地拨着炭火,炉中火星迸溅,明灭不定。
他的眼神,却如鹰隼般在那二人身上来回扫视。
顾清清一身青衫,气质清冷,低垂着眉眼,叫人看不清神色。
但苏承锦能感觉到她紧绷身体下散发出的戒备。
关临则如一柄随时准备出鞘的利刃,站得笔直,眼神锐利。
苏承锦忽然笑了,用炉钩指了指白知月:“你还真是会给我找麻烦。
” 白知月一怔,随即也笑了:“看来殿下已经知道他们的来历了?” “湘州顾家,一门两宰辅,三尚书,好大的名头。
” 苏承锦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敲在顾清清心上:“前任兵部尚书
“老九,我听说老大他们几个,去看你了?” “回父皇,几位哥哥确来府中看过儿臣。
” “见儿臣府邸寒酸,不日又将成婚,纷纷赠予贴补,儿臣感激不尽。
” “待成婚之后,定携明月登门拜谢。
” 苏承锦躬身答道,言辞滴水不漏。
梁帝嘴角扯出一个僵硬的弧度,追问道:“他们就没说点别的?” 苏承锦微微一笑丝毫不慌,还是之前那套什么都没有说的说辞,心里却暗自骂道:你个老棒槌,你又不是不知道,非要坑我干什么。
见他油盐不进,梁帝冷哼一声:“你最近要多去郡主府,别总让朕提醒你!” “大鬼的使者不日将至,你们几个都给朕安分点,别在大庭广众之下丢了皇室的脸面!” “对了,过几日大鬼使者上朝,你也来。
” “儿臣遵旨。
” 目送苏承锦离开,白斐无声地递上一杯热茶。
梁帝接过,目光却并未离开奏折:“这个老九,还是这般不知上进。
” “朕,还是得让他多见见世面。
” “陛下用心良苦。
” 一股凉风灌入殿中,梁帝放下茶杯,起身走到殿北,负手而立。
他深邃的眼神仿佛穿透了重重宫墙,望向了烽火连天的边关,长叹一声,语气里满是无奈与悲悯:“秋风甲兵起,边关又有儿郎,过不去这个年了。
” 白斐连忙为梁帝披上袍子,静立一旁。
他知道,这位帝王心中正承受着何等的重压。
连年征战,边关屡屡失利,王朝的颓势,正如这萧瑟秋风,砭人肌骨。
“你说,朕是不是老了?” 梁帝的声音透着倦意。
“陛下春秋鼎盛,只是为国事操劳过度。
” 梁帝苦笑:“春秋鼎盛?承明那几个不成器的东西,整日只知争权夺利,何曾有过半点为国为民之心!朕如何能安心?” 他话锋一转,目光变得复杂:“倒是老九,最近……变化不小。
” 苏承锦离开皇宫前,特意绕去了万年阁与吏部。
不知从何时起,他竟有了过目不忘的本事,短短几个时辰,便将万年阁的国史典籍与吏部的官员任免卷宗,尽数烙印在了脑海之中。
回到王府时,天色已然擦黑。
秋风袭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入秋了,自己的计划必须加快。
刚进院门,便见苏知恩和白知月早已等候多时,白知月身旁,还站着一男一女。
苏承锦扫了那二人一眼,并未多言,只对白知月道:“外面冷,都跟我去书房。
” “这秋风来得太快,能冻死个人。
” “知恩,去备炭火。
” 话音未落,他已带起一阵风,快步向书房走去,丝毫没有在院中客套的意思。
那二人看向白知月,白知月臻首轻点:“一起进去吧。
” 书房内,苏知恩很快抱来了炭炉。
苏承锦竟毫不在意形象,直接蹲在地上,拿着火钳一点点拨弄炭火。
“殿下,这种粗活我来!” 苏知恩有些手足无措。
苏承锦拉着他在一旁坐下,目光这才投向那陌生的二人,对白知月道:“介绍下。
” “顾清清,在军政治理方面颇有心得。
” 白知月先指向那名女子。
“这位壮士名唤关临,虽只有二十五六,却已在军中十年,曾经也是做过将军的。
” 苏承锦漫不经心地拨着炭火,炉中火星迸溅,明灭不定。
他的眼神,却如鹰隼般在那二人身上来回扫视。
顾清清一身青衫,气质清冷,低垂着眉眼,叫人看不清神色。
但苏承锦能感觉到她紧绷身体下散发出的戒备。
关临则如一柄随时准备出鞘的利刃,站得笔直,眼神锐利。
苏承锦忽然笑了,用炉钩指了指白知月:“你还真是会给我找麻烦。
” 白知月一怔,随即也笑了:“看来殿下已经知道他们的来历了?” “湘州顾家,一门两宰辅,三尚书,好大的名头。
” 苏承锦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敲在顾清清心上:“前任兵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