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赵思妍的二进制战场

关灯
别墅外的天空不知何时阴了下来,灰蒙蒙的云层低垂,压得人有些喘不过气,仿佛连天气都感应到了这座智能豪宅里弥漫的无形硝烟。

    客厅里,针对人际关系网的询问仍在继续,张猛粗犷的嗓门偶尔穿透门板,与家属压抑的抽泣声交织,那是属于传统刑侦的、基于人性与动机的战场。

     而在地下室的服务器房,则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战场。

    这里没有激烈的对抗,没有情绪的宣泄,只有机器低沉的嗡鸣、闪烁的指示灯,以及屏幕上永无止境流动的、冰冷而抽象的二进制代码洪流。

    这里是赵思妍的战场,一场在数据深渊里寻找幽灵足迹的、极度考验智力与耐心的较量。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近乎凝固的专注。

    赵思妍已经完全沉浸在了她的数字世界里,鼻尖几乎要碰到屏幕,眼镜片上反射着高速滚动的字符,像是两片不断切换画面的微型影院。

    她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的速度快得几乎出现了残影,时而急促如雨打芭蕉,时而缓慢如绣花针落地,精准地输入一条条复杂的指令。

     林宸安静地站在她身后,像一尊沉默的雕塑。

    他没有打扰,只是目光锐利地跟随着屏幕上那些对他而言同样清晰、却由赵思妍主导解析的信息流。

    他提供逻辑方向,她负责技术实现,这是他们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

     “运营商那边的云端后台日志拿到了吗?”林宸低声问,声音在安静的机房里显得格外清晰。

     “刚传过来一部分,乱得像被猫抓过的毛线团,正在解析和过滤。

    ”赵思妍语速极快,眼睛都没眨一下,“同时还在跑本地服务器数据的深度包检测和时序分析。

    数据量太大了,每个网络数据包、每个系统调用、每个传感器的微小读数……都不能放过。

    ” 她的屏幕上分成了十几个窗口,每一个都在执行着不同的任务:网络流量监控图像是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她正在用各种过滤器试图捞出可疑的“杂质”;系统日志分析器像一把精细的梳子,梳理着每一行记录;内存转储分析工具则在试图还原某个特定时间点系统的瞬时状态;还有专门针对那个“环境控制模块”的代码比对工具,正在一行行比对现有代码与原始备份库中的差异。

     这是一种极其枯燥且繁重的工作,如同大海捞针,而且那根针可能还被故意磨成了和沙子一模一样的形状。

     “那个异常的‘配置校验’操作,源头还是没锁定?”林宸的目光落在一个显示IP追踪路径的窗口上,那路径最终消失在境外公共网络的迷雾中。

     “跳板太多,而且对方用了加密和伪装技术,很专业。

    ”赵思妍摇了摇头,手指不停,“直接从网络攻击路径追查,短时间内很难有突破。

    所以我现在重点放在内部,既然‘幽灵’进来动了手脚,那无论他多么小心,只要动了,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系统自身的执行日志、传感器数据的异常波动、甚至CPU某个核心在某个时刻微小的负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