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模仿与诱导
关灯
小
中
大
值得投入更多精力。
苏晓雯按照计划,逐渐加深的心理暴露程度,分享更多内心矛盾和脆弱面,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心理防线。
一周后,期待已久的私信来了。
心灵导师发来消息:注意到你在创作道路上的挣扎。
恐惧不是障碍,而是通往突破的大门。
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小组,或许能帮助你找到方向。
苏晓雯看向林宸,后者点头示意她继续。
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脚本,苏晓雯回复表达谨慎的兴趣:什么样的帮助?我已经尝试过很多方法了。
对方的回复迅速而精准:理解你的怀疑。
所有伟大的创造都源于敢于面对最深恐惧的勇气。
我们不提供简单答案,而是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方式。
接下来的交流中,心灵导师展现出惊人的心理学洞察力,每一句话都精准针对的心理弱点,但又巧妙地包裹在鼓励和支持的外衣下。
他在测试你的反应度。
林宸分析道,注意保持适度的抵抗和逐渐的开放。
完全顺从会显得可疑。
苏晓雯精湛地把握着这个度,时而怀疑,时而开放,完美模拟了一个既渴望帮助又心存戒备的专业人士形象。
两周后,邀请来了:本周六有一个小型的创作工作坊,专注于突破心理障碍。
有限名额,我觉得特别适合你当前的需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团队立即紧张起来。
这是关键一步——线下接触可能带来突破,但也意味着巨大风险。
答应他。
林宸决定冒险,但提出一些合理的顾虑,比如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苏晓雯依计行事,表达了参与兴趣但也提出了几个关切问题。
对方回应专业而安抚,提供了所谓往期学员的联系方式供验证,并保证绝对的隐私和安全。
就在团队准备周六的行动计划时,赵思妍发现了异常情况。
有点不对劲。
她皱着眉头,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名为寻光者的用户,行为模式与顾琳高度相似,但注册时间更早,互动更自然。
林宸立即警觉:另一个陷阱?他在测试我们? 赵思妍快速分析数据:这个账号的活动模式很奇怪。
表面上看像是真实的用户,但某些行为特征与论坛内部的管理账号有相似之处。
她调出详细的分析报告:看这里——寻光者的登录模式、点击习惯、甚至打字速度变化,都与心灵导师账号有高度相关性。
更可疑的是,这个账号只在与顾琳相同的讨论区活动,几乎像是专门为她而存在的镜像角色。
苏晓雯仔细观察了两个账号的互动模式:就像在演一场双人戏。
寻光者先提出某个困惑或问题,然后心灵导师给出看似睿智的解答,实际上是在向顾琳示范如何接受引导。
林宸面色凝重:他可能察觉到了什么,用这个账号来测试和验证顾琳的真实性。
也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对比实验,比较不同引导策略的效果。
更令人不安的是,赵思妍追踪到两个账号的活动模式出现了精妙的配合:心灵导师对顾琳提及,同时对寻光者深度沉浸。
就像在进行一场对照实验,比较哪种暗示策略更有效。
苏晓雯提出一个敏锐的观察:他是不是在把这两个账号当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测试不同暗示手法的效果? 这个想法令人不寒而栗。
对手不仅在进行犯罪,还在优化他的罪恶指南,进行着冷酷的对比实验。
周六前夕,团队进行了最后准备。
张猛带队提前勘查了工作坊地点——一个位于创意产业园区的loft空间,正是前心灵灯塔咨询中心
苏晓雯按照计划,逐渐加深的心理暴露程度,分享更多内心矛盾和脆弱面,但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心理防线。
一周后,期待已久的私信来了。
心灵导师发来消息:注意到你在创作道路上的挣扎。
恐惧不是障碍,而是通往突破的大门。
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小组,或许能帮助你找到方向。
苏晓雯看向林宸,后者点头示意她继续。
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脚本,苏晓雯回复表达谨慎的兴趣:什么样的帮助?我已经尝试过很多方法了。
对方的回复迅速而精准:理解你的怀疑。
所有伟大的创造都源于敢于面对最深恐惧的勇气。
我们不提供简单答案,而是帮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突破方式。
接下来的交流中,心灵导师展现出惊人的心理学洞察力,每一句话都精准针对的心理弱点,但又巧妙地包裹在鼓励和支持的外衣下。
他在测试你的反应度。
林宸分析道,注意保持适度的抵抗和逐渐的开放。
完全顺从会显得可疑。
苏晓雯精湛地把握着这个度,时而怀疑,时而开放,完美模拟了一个既渴望帮助又心存戒备的专业人士形象。
两周后,邀请来了:本周六有一个小型的创作工作坊,专注于突破心理障碍。
有限名额,我觉得特别适合你当前的需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团队立即紧张起来。
这是关键一步——线下接触可能带来突破,但也意味着巨大风险。
答应他。
林宸决定冒险,但提出一些合理的顾虑,比如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苏晓雯依计行事,表达了参与兴趣但也提出了几个关切问题。
对方回应专业而安抚,提供了所谓往期学员的联系方式供验证,并保证绝对的隐私和安全。
就在团队准备周六的行动计划时,赵思妍发现了异常情况。
有点不对劲。
她皱着眉头,论坛上出现了一个名为寻光者的用户,行为模式与顾琳高度相似,但注册时间更早,互动更自然。
林宸立即警觉:另一个陷阱?他在测试我们? 赵思妍快速分析数据:这个账号的活动模式很奇怪。
表面上看像是真实的用户,但某些行为特征与论坛内部的管理账号有相似之处。
她调出详细的分析报告:看这里——寻光者的登录模式、点击习惯、甚至打字速度变化,都与心灵导师账号有高度相关性。
更可疑的是,这个账号只在与顾琳相同的讨论区活动,几乎像是专门为她而存在的镜像角色。
苏晓雯仔细观察了两个账号的互动模式:就像在演一场双人戏。
寻光者先提出某个困惑或问题,然后心灵导师给出看似睿智的解答,实际上是在向顾琳示范如何接受引导。
林宸面色凝重:他可能察觉到了什么,用这个账号来测试和验证顾琳的真实性。
也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对比实验,比较不同引导策略的效果。
更令人不安的是,赵思妍追踪到两个账号的活动模式出现了精妙的配合:心灵导师对顾琳提及,同时对寻光者深度沉浸。
就像在进行一场对照实验,比较哪种暗示策略更有效。
苏晓雯提出一个敏锐的观察:他是不是在把这两个账号当作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测试不同暗示手法的效果? 这个想法令人不寒而栗。
对手不仅在进行犯罪,还在优化他的罪恶指南,进行着冷酷的对比实验。
周六前夕,团队进行了最后准备。
张猛带队提前勘查了工作坊地点——一个位于创意产业园区的loft空间,正是前心灵灯塔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