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碎镜迷踪
关灯
小
中
大
与母亲林婉过去的研究领域(古代天文、祭祀、民俗)可能相关的人物。
范围很大,如同大海捞针。
他又尝试搜索二十年前本地是否有姓谭的、与文物、历史或神秘学相关的失踪或离奇死亡人口,或许能找到与“助手”身份相关的线索。
但当年的网络信息本就匮乏,加之年代久远,搜索到的多是无效信息。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这条线时,一个非常古老的、几乎被遗忘的网络论坛的存档页面跳了出来。
那是一个零几年左右,讨论本地奇闻异事和都市传说的小众论坛。
在一个关于“老城区灵异地点”的帖子下面,有一个匿名回复提到了“已故民俗学者林婉”的名字,说她曾在“西山废弃观测站”附近进行过“秘密调查”,还附带了一张极其模糊的、似乎是某个旧笔记本内页的照片放大图,上面画着一些难以辨认的符号,其中一两个,竟与密码本中的某个图形有几分神似! 发帖时间,是母亲去世后大约半年。
回复者ID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
林深的心猛地一跳。
西山废弃观测站?他从未听母亲提起过这个地方。
这是新的线索!他立刻尝试追踪这个匿名ID和图片源头,但论坛早已关闭,存档不全,技术上也难以追溯。
这像是一缕幽魂留下的微弱气息,指明了一个方向,却无法告知更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合上电脑,将密码本和碎片仔细收好。
西山观测站他必须去一趟。
无论那里有没有线索,这都是目前唯一能抓住的、与母亲过去直接相关的实地调查方向。
离开图书馆时,已是华灯初上。
城市的夜晚掩盖了白日的喧嚣,也掩盖了更多的暗流涌动。
他找了个公共电话亭(他尽量避免使用容易被追踪的私人通讯),拨通了沈瑶的手机。
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背景音很安静,似乎她在办公室。
“喂?”沈瑶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很清晰。
“是我。
”林深说,“尸检和物证,有新的发现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似乎是在确认周围环境。
“毒理筛查有初步结果了。
”沈瑶的声音压低了些,“赵铭血液里检测出一种极其罕见的生物碱衍生物,作用类似于高强度神经麻醉剂,能迅速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快速窒息死亡,且代谢很快,死后不易检出。
来源很偏门,与某种濒危植物的提取物有关,具体成分还在分析。
” 罕见的生物碱这与钟楼现场可能存在的“气体置换”诡计吻合!凶手的知识层面和资源渠道相当惊人。
“青铜碎屑呢?”林深问。
“成分分析出来了,是一种高锡铅比例的古老青铜合金,含有微量的其他特殊金属元素,铸造工艺非常古老,与现代仿品差异很大。
技术部门比对了你提供的。
”她顿了顿,显然知道林深手上有“寅虎”铜牌,“和现场铜牌,成分高度一致。
可以确定,来自同一个源头,或者至少是同一批工匠、同一时期的产物。
” 果然同源!凶手的符号和器物,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
“还有,”沈瑶补充道,语气有些复杂,“我们对钟楼内部进行了更彻底的勘查,在钟表机械一个非常隐蔽的齿轮上,发现了一枚模糊的、不属于死者也不属于任何已知人员的残缺指纹。
但太模糊,无法入库比对。
另外,现场附近一个几乎报废的民用监控探头,侥幸拍到了一个片段,在案发前晚,有一个穿着深色风衣、戴着帽子和口罩的身影,在钟楼后巷出现过,身形判断为男性,中等偏瘦,但没有任何清晰特征。
” 模糊的指纹,模糊的身影凶手极其谨慎,几乎不
范围很大,如同大海捞针。
他又尝试搜索二十年前本地是否有姓谭的、与文物、历史或神秘学相关的失踪或离奇死亡人口,或许能找到与“助手”身份相关的线索。
但当年的网络信息本就匮乏,加之年代久远,搜索到的多是无效信息。
就在他几乎要放弃这条线时,一个非常古老的、几乎被遗忘的网络论坛的存档页面跳了出来。
那是一个零几年左右,讨论本地奇闻异事和都市传说的小众论坛。
在一个关于“老城区灵异地点”的帖子下面,有一个匿名回复提到了“已故民俗学者林婉”的名字,说她曾在“西山废弃观测站”附近进行过“秘密调查”,还附带了一张极其模糊的、似乎是某个旧笔记本内页的照片放大图,上面画着一些难以辨认的符号,其中一两个,竟与密码本中的某个图形有几分神似! 发帖时间,是母亲去世后大约半年。
回复者ID是一串无意义的数字。
林深的心猛地一跳。
西山废弃观测站?他从未听母亲提起过这个地方。
这是新的线索!他立刻尝试追踪这个匿名ID和图片源头,但论坛早已关闭,存档不全,技术上也难以追溯。
这像是一缕幽魂留下的微弱气息,指明了一个方向,却无法告知更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合上电脑,将密码本和碎片仔细收好。
西山观测站他必须去一趟。
无论那里有没有线索,这都是目前唯一能抓住的、与母亲过去直接相关的实地调查方向。
离开图书馆时,已是华灯初上。
城市的夜晚掩盖了白日的喧嚣,也掩盖了更多的暗流涌动。
他找了个公共电话亭(他尽量避免使用容易被追踪的私人通讯),拨通了沈瑶的手机。
电话响了几声才被接起,背景音很安静,似乎她在办公室。
“喂?”沈瑶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很清晰。
“是我。
”林深说,“尸检和物证,有新的发现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似乎是在确认周围环境。
“毒理筛查有初步结果了。
”沈瑶的声音压低了些,“赵铭血液里检测出一种极其罕见的生物碱衍生物,作用类似于高强度神经麻醉剂,能迅速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快速窒息死亡,且代谢很快,死后不易检出。
来源很偏门,与某种濒危植物的提取物有关,具体成分还在分析。
” 罕见的生物碱这与钟楼现场可能存在的“气体置换”诡计吻合!凶手的知识层面和资源渠道相当惊人。
“青铜碎屑呢?”林深问。
“成分分析出来了,是一种高锡铅比例的古老青铜合金,含有微量的其他特殊金属元素,铸造工艺非常古老,与现代仿品差异很大。
技术部门比对了你提供的。
”她顿了顿,显然知道林深手上有“寅虎”铜牌,“和现场铜牌,成分高度一致。
可以确定,来自同一个源头,或者至少是同一批工匠、同一时期的产物。
” 果然同源!凶手的符号和器物,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
“还有,”沈瑶补充道,语气有些复杂,“我们对钟楼内部进行了更彻底的勘查,在钟表机械一个非常隐蔽的齿轮上,发现了一枚模糊的、不属于死者也不属于任何已知人员的残缺指纹。
但太模糊,无法入库比对。
另外,现场附近一个几乎报废的民用监控探头,侥幸拍到了一个片段,在案发前晚,有一个穿着深色风衣、戴着帽子和口罩的身影,在钟楼后巷出现过,身形判断为男性,中等偏瘦,但没有任何清晰特征。
” 模糊的指纹,模糊的身影凶手极其谨慎,几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