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陈影浮现
关灯
小
中
大
穿过荒废的老宅,潜入屋外的竹林,找到了藏匿的面包车。
他必须尽快行动。
沈瑶独自在地下室,虽有“蛇涎草”续命,但随时可能有危险。
他驾驶着破旧的面包车,避开主干道,沿着乡间小路朝着城市方向驶去。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
他将车停在离“回音”书店几条街外的一个免费停车场,然后步行穿过错综复杂的小巷,从书店后身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堆放垃圾的窄巷靠近。
后门的锁对他来说形同虚设。
他像回家一样(这里曾是他的家,他的堡垒)悄无声息地潜入。
书店内一片死寂,尘埃在月光透进的微光中飞舞。
他没有开灯,凭借着记忆,在书架间穿梭,迅速找到了那个伪装的暗门机关。
密室依旧,未被触动。
他松了口气,立刻打开暗格,取出了那个装着母亲遗物的档案袋。
他坐在地上,就着窗外微弱的光线,迫不及待地翻看那些黑白老照片。
他重点查看母亲与“苏阿姨”的合影。
照片上的苏阿姨气质温婉,眼神却透着一股坚韧。
他一张张仔细审视背景,寻找与“心宿”或东方星宿相关的线索,建筑上的星象图、特殊的地标、甚至她们手持的物品。
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一张看似普通的合影上。
照片是母亲、苏阿姨和另外几个学者模样的人,站在一个类似天文观测台的建筑前,背景是浩瀚的星空。
照片的背面,母亲用钢笔写了一行小字:“癸亥年夏,于心宿台与诸君共研星图,苏姐见解独到,获益良多。
” 心宿台! 林深的心脏猛地一跳!原来“心宿”不是抽象的星宿,而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心宿台。
这是一个早已被遗忘的、民国时期修建的、用于天文观测的小型建筑,据说就在城郊的某座山上,后来废弃了。
母亲和苏阿姨曾在那里进行过研究。
“真相在‘心宿’之下,旧影之中。
”谜题解开了,真相就藏在心宿台的下面,而“旧影”可能指的就是这些老照片,或者台内保留的某种影像资料(比如旧胶片、幻灯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心宿台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关键地点,甚至可能与“时序之源”或“司辰”的终极目标有关。
他强压住激动,继续翻看档案袋里的其他文件。
除了照片和笔记,还有几份泛黄的剪报,报道的是一些不起眼的考古发现和学术会议。
在其中一份报道的边角,有一张与会者的集体照,照片很小,人脸模糊,但林深锐利的目光却捕捉到了一个站在边缘的、穿着中山装的年轻男子的侧影。
那个侧影虽然模糊,但那身形,那微微低头的姿态像极了陈队年轻的时候。
林深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他拿出从西山找到的母亲札记,快速翻到记录人际交往的部分。
在一页不起眼的角落,母亲提到在一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后,有一位“沉稳可靠、背景特殊”的年轻警官(未提姓名)曾主动联系她
他必须尽快行动。
沈瑶独自在地下室,虽有“蛇涎草”续命,但随时可能有危险。
他驾驶着破旧的面包车,避开主干道,沿着乡间小路朝着城市方向驶去。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
他将车停在离“回音”书店几条街外的一个免费停车场,然后步行穿过错综复杂的小巷,从书店后身一个几乎被遗忘的、堆放垃圾的窄巷靠近。
后门的锁对他来说形同虚设。
他像回家一样(这里曾是他的家,他的堡垒)悄无声息地潜入。
书店内一片死寂,尘埃在月光透进的微光中飞舞。
他没有开灯,凭借着记忆,在书架间穿梭,迅速找到了那个伪装的暗门机关。
密室依旧,未被触动。
他松了口气,立刻打开暗格,取出了那个装着母亲遗物的档案袋。
他坐在地上,就着窗外微弱的光线,迫不及待地翻看那些黑白老照片。
他重点查看母亲与“苏阿姨”的合影。
照片上的苏阿姨气质温婉,眼神却透着一股坚韧。
他一张张仔细审视背景,寻找与“心宿”或东方星宿相关的线索,建筑上的星象图、特殊的地标、甚至她们手持的物品。
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一张看似普通的合影上。
照片是母亲、苏阿姨和另外几个学者模样的人,站在一个类似天文观测台的建筑前,背景是浩瀚的星空。
照片的背面,母亲用钢笔写了一行小字:“癸亥年夏,于心宿台与诸君共研星图,苏姐见解独到,获益良多。
” 心宿台! 林深的心脏猛地一跳!原来“心宿”不是抽象的星宿,而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心宿台。
这是一个早已被遗忘的、民国时期修建的、用于天文观测的小型建筑,据说就在城郊的某座山上,后来废弃了。
母亲和苏阿姨曾在那里进行过研究。
“真相在‘心宿’之下,旧影之中。
”谜题解开了,真相就藏在心宿台的下面,而“旧影”可能指的就是这些老照片,或者台内保留的某种影像资料(比如旧胶片、幻灯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
心宿台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关键地点,甚至可能与“时序之源”或“司辰”的终极目标有关。
他强压住激动,继续翻看档案袋里的其他文件。
除了照片和笔记,还有几份泛黄的剪报,报道的是一些不起眼的考古发现和学术会议。
在其中一份报道的边角,有一张与会者的集体照,照片很小,人脸模糊,但林深锐利的目光却捕捉到了一个站在边缘的、穿着中山装的年轻男子的侧影。
那个侧影虽然模糊,但那身形,那微微低头的姿态像极了陈队年轻的时候。
林深的心瞬间沉了下去。
他拿出从西山找到的母亲札记,快速翻到记录人际交往的部分。
在一页不起眼的角落,母亲提到在一次重要的学术研讨会后,有一位“沉稳可靠、背景特殊”的年轻警官(未提姓名)曾主动联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