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观政
关灯
小
中
大
兰林阁的书架上,悄然多出了许多厚重的典籍。
慕容雪的生活,也悄然改变了节奏。
每日清晨,她不再仅仅临帖习字,而是让挽云找来近期的邸报抄本——这是司马锐默许的。
她仔细阅读那些枯燥的政令、边关军报、各地奏疏,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行脉络,以及龙椅上那个男人每日需要面对的风波。
她开始留意宫中的人事。
通过挽云有意无意的提点,以及自己细致的观察,她逐渐摸清了一些脉络: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端庄贤淑却体弱多病,虽执掌凤印,实则更多是象征;李昭仪因父亲李崇倒台而失宠,被迁居冷宫;新近得宠的是一位姓周的美人,父亲是清流文官领袖…… 这日午后,慕容雪正在翻阅《盐铁论》,赵内侍前来传话:“陛下请姑娘至南书房。
” 南书房内,司马锐正与几位重臣议事。
慕容雪被引至屏风后的一处小隔间,这里既能隐约听到前殿的议论,又不会被察觉。
“黄河水患,河南道请求拨银百万两赈灾,然国库空虚,各位爱卿有何良策?”司马锐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几位大臣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加征商税,有的建议削减边军开支,有的则认为应严查贪墨以充国库。
争论渐趋激烈。
慕容雪屏息静听。
她听到户部尚书哭穷,听到兵部侍郎强调边防重要,也听到司马锐偶尔一针见血的提问,将争论引向更深层的问题:为何连年治水,水患却愈演愈烈?边军粮饷是否真的都用在了刀刃上? 这场议事持续了近一个时辰。
慕容雪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治理一个帝国的艰难,也看到了司马锐在群臣面前展现出的另一种面貌——不是杀伐决断的帝王,而是一个需要在各种利益和矛盾中权衡、寻找最优解的决策者。
大臣们退下后,司马锐绕过屏风,见慕容雪正对着一卷《河防通议》出神。
“听了半晌,有何感想?”他问道,随手拿
慕容雪的生活,也悄然改变了节奏。
每日清晨,她不再仅仅临帖习字,而是让挽云找来近期的邸报抄本——这是司马锐默许的。
她仔细阅读那些枯燥的政令、边关军报、各地奏疏,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行脉络,以及龙椅上那个男人每日需要面对的风波。
她开始留意宫中的人事。
通过挽云有意无意的提点,以及自己细致的观察,她逐渐摸清了一些脉络: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端庄贤淑却体弱多病,虽执掌凤印,实则更多是象征;李昭仪因父亲李崇倒台而失宠,被迁居冷宫;新近得宠的是一位姓周的美人,父亲是清流文官领袖…… 这日午后,慕容雪正在翻阅《盐铁论》,赵内侍前来传话:“陛下请姑娘至南书房。
” 南书房内,司马锐正与几位重臣议事。
慕容雪被引至屏风后的一处小隔间,这里既能隐约听到前殿的议论,又不会被察觉。
“黄河水患,河南道请求拨银百万两赈灾,然国库空虚,各位爱卿有何良策?”司马锐的声音平稳,听不出情绪。
几位大臣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加征商税,有的建议削减边军开支,有的则认为应严查贪墨以充国库。
争论渐趋激烈。
慕容雪屏息静听。
她听到户部尚书哭穷,听到兵部侍郎强调边防重要,也听到司马锐偶尔一针见血的提问,将争论引向更深层的问题:为何连年治水,水患却愈演愈烈?边军粮饷是否真的都用在了刀刃上? 这场议事持续了近一个时辰。
慕容雪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治理一个帝国的艰难,也看到了司马锐在群臣面前展现出的另一种面貌——不是杀伐决断的帝王,而是一个需要在各种利益和矛盾中权衡、寻找最优解的决策者。
大臣们退下后,司马锐绕过屏风,见慕容雪正对着一卷《河防通议》出神。
“听了半晌,有何感想?”他问道,随手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