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武昌之战后

关灯
“早知今日,在昆明之时,我就该不惜一切代价将你这祸根诛杀!早该杀了你这贼子!” 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着,那句压抑在心底许久的悔恨终于脱口而出。

     是啊,当初邓名在昆明之时,虽然引得吴三桂和他怀疑。

     但他若当时再坚决一些,或许就没有今日武昌之败,没有他洪承畴的此刻了。

     看到洪承畴这般失态,邓名反而平静了下来。

     他冷冷地看着这位历史上有名的大汉奸: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

    你当初在昆明没能杀我,如今在武昌,要死的,便是你了。

    ” 邓名盯着他,声音陡然转厉: “你可知,你这些年为满清不顾一切卖命时,有多少仁人志士因你而死?” “你可还记得,那个在南京被你们杀害的少年,夏完淳!” “就义之时,他才年仅十六岁!” “天道无情且休论,人心不死浩气存!他的脊梁,可比你这汉奸要硬得多!” “夏完淳”这个名字,让他一下子想起来了当初那个怒骂他的少年。

     他的脸颊肌肉忍不住抽搐了一下。

     邓名深呼一口气。

     上前一步,逼近洪承畴,用只有他能听得见的声音,低语道: “我最后还有一个疑惑。

    ” “你们的当朝太子,爱新觉罗·玄烨的身世…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他真的是你的…” “闭嘴!!!” 邓名的话还没说完。

    。

     洪承畴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猛地抬起头。

     他额头青筋暴起,面孔扭曲。

     哪怕身上还有束缚,但依然扑向邓名,怒不可遏的骂道: “贼子!安敢胡说八道!!” 话音未落,邓名已抬脚踹出。

     这一脚力道刚猛,洪承畴本就年老体衰,哪里经受得住。

     他踉跄两步,重重跌倒在地。

     可他不肯停下,仍在地上挣扎怒骂。

     那嘶哑的怒骂咆哮声中,分明透着一股惊惶。

     玄烨的身世,这触及了满洲皇室最最禁忌的隐秘。

     远比“布木布泰”的传闻更致命,更能摧毁他洪承畴以及他所效忠的满清的根基。

     看到洪承畴这般彻底失态。

     邓名知道,这最后一击,已正中要害。

     他不再多言,只是冷冷地看着他。

     历史的尘埃之下,掩盖着多少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秘与不堪。

     汉奸的转变,有时或许并非全然关乎家国大义。

     也可能只是因为一些难以启齿的缘由。

     他最后看了一眼这位大汉奸。

     他转身,对亲兵下令。

     “带下去,明正典刑,悬首示众!” 随后,洪承畴被斩首,头颅高悬城门。

     武昌城内的百姓欢呼,三军齐振。

     但邓名望着城内尚未清理的断壁残垣,心中没有半分轻松。

     … 时间回到现在。

     “启禀军门,降卒已按您的吩咐分营安置。

    ” 清脆又疲惫的女声自身后响起。

     邓名回头。

     赵天霞一身的白盔银甲溅满了血与泥,发丝被干涸的血块黏在额角。

     她抱拳行礼,眼神却低垂着,避开了他的目光。

     城墙下,垂头丧气的清军俘虏被押解着。

     如一条绝望的灰色长龙,缓缓挪向城外营寨。

     就在这时,一阵骚动突然从俘虏队伍中传来。

     “我不服!我不服啊!” 一个剃发留辫的降将突然挣脱束缚,扑倒在地,抱着旁边一个清兵的大腿嚎啕大哭: “王老五!你说过清军待遇好,顿顿有肉吃!结果呢?” “我跟着你投清三个月,吃的比猪还差,干的比牛还多!” “现在还被抓了!你这天杀的骗子!” 那名叫王老五的清兵面红耳赤,试图踢开他: “张二狗!你撒手!当初是你自己说明军发不起饷,非要跟我投清的!” “我那不是听说洪承畴这里能吃香喝辣吗?” 张二狗死抱着不放,哭得更凶了: “结果连米饭都吃不饱!早知道我还不如在乡下种地!” 周围几个明军士兵忍不住笑出声,又赶紧憋住,肩膀一耸一耸。

     邓名面无表情地看着这出闹剧,对身旁的亲兵挥了挥手: “把他们分开,单独关押。

    ” 赵天霞原本沉重的心情也被这突如其来的闹剧冲淡了几分,嘴角微微上扬。

     邓名举起千里镜,缓缓扫过俘虏队伍。

     大多是剃了发的汉人,头皮青茬可见,辫子散乱,面黄肌瘦。

     眼神里混着恐惧,还有一丝麻木。

     他放下千里镜,条条军令传下: 甄别罪行,交百姓公审; 愿降者剪辫编入辅兵; 顽固者罚作苦役; 老弱者发放盘缠遣返; 真满洲八旗,则另作他用。

     最后,他手按剑柄,声骤凌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凡我军中,无论官兵降卒,胆敢作奸犯科、欺压百姓者——” 他顿了一顿,厉喝声响彻城墙: “杀无赦!” “遵令!” 赵天霞凛然应诺。

     但她并未离去,低头咬着唇。

     邓名的语气缓和下来,走近一步: “天霞,是否还有其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