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夜访
关灯
小
中
大
是夜,周培公府邸书房内,烛光摇曳。
周培公的夫人柳氏,是位知书达理的女子。
她见丈夫刚送走那位行色匆匆的访客,便端着一杯新沏的热茶走了进来。
将茶盏轻轻放在丈夫面前,见他对着灯火双眉深锁,神情凝重,不由得柔声问道: “老爷,方才送走的是何人来访?妾身见您此刻心事重重,与日前的神采飞扬大不相同。
” 周培公从沉思中回过神,握住夫人的手,长长一叹: “夫人来得正好…方才来人禀报一事,令我颇感紧迫。
我…须得尽快求见主公。
” 柳氏见他语气虽急,却并未立刻动身,反而握紧自己的手,便轻声追问: “老爷,究竟是何事让您如此挂怀?” “自武昌克复以来,您虽夙夜勤勉,却也未见这般神色。
莫非是邓军门对您有所疑虑?” 周培公摇摇头,示意夫人坐下: “夫人多虑了。
主公待我甚厚,信任有加。
” “正因如此,我才更觉责任重大,不敢有负所托。
” 他稍作停顿,整理思绪,方缓缓道: “方才所得消息固然紧要,而由此想到的另一事,更是关乎根本。
” “夫人,你有所不知,如今主公坐拥川湖,麾下兵马日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隐患暗藏。
” 柳氏疑惑: “眼下不是形势一片大好么?” “表面如此,内里却堪忧。
” 周培公压低了声音。
“我军如今仍似一股流寇强军,民政管理依赖武将兼管。
” “地盘小、人马少时尚可,如今地广人众,再这般下去,必生混乱!” “政令不出武昌,如何经营川湖?如何与清廷长久抗衡?” 柳氏似懂非懂: “那…老爷的意思是?” 周培公目光渐锐: “必须改弦更张!须效仿古制,开府建衙,军政分离,设立明确的官职。
” “律法、税赋、文书流程,方能将这片基业牢牢夯实!此乃定鼎之基!” 柳氏吃了一惊: “开府建衙?老爷,这…这岂非形同自立?” “邓军门乃大明提督,此举会不会引来非议,说他…有不臣之心?” “这正是最难之处!” 周培公神色凝重, “主公忠义,一心匡扶大明,我若直言劝进,只怕适得其反。
” “但若不建体制,眼前繁荣不过是沙上筑塔,清军一旦缓过气来,后果不堪设想!此乃两难之局。
” 他站起身,在房中踱步: “我思前想后,唯有先劝说主公先行搭建框架,以安顿贤才、理顺政务为名,行巩固根基之实。
” “名目上,或可暂避‘开府’之显眼字样,但实质必须推进。
” 柳氏沉吟片刻,抬头看向丈夫,眼神坚定: “老爷,妾身一介女流,不懂军国大事。
” “但妾身知道,邓提督是明理之人,只要老爷剖陈利害,想必他能理解。
” 得到夫人的理解与支持,周培公心中一定,豪气顿生: “夫人所言极是!今夜我便要将方才所得消息与这建衙之议,一并禀明主公。
” “这两件事实则互为表里,攸关根本,不能再等了!” - 邓名刚走到提督府内堂的门口。
“军门!” 守在内堂门外的卫兵见他回来,立刻上前一步,低声禀报。
“周培公周先生已在偏厅等候多时了。
” “哦?”邓名脚步一顿,想到周培公夜间来访,必
周培公的夫人柳氏,是位知书达理的女子。
她见丈夫刚送走那位行色匆匆的访客,便端着一杯新沏的热茶走了进来。
将茶盏轻轻放在丈夫面前,见他对着灯火双眉深锁,神情凝重,不由得柔声问道: “老爷,方才送走的是何人来访?妾身见您此刻心事重重,与日前的神采飞扬大不相同。
” 周培公从沉思中回过神,握住夫人的手,长长一叹: “夫人来得正好…方才来人禀报一事,令我颇感紧迫。
我…须得尽快求见主公。
” 柳氏见他语气虽急,却并未立刻动身,反而握紧自己的手,便轻声追问: “老爷,究竟是何事让您如此挂怀?” “自武昌克复以来,您虽夙夜勤勉,却也未见这般神色。
莫非是邓军门对您有所疑虑?” 周培公摇摇头,示意夫人坐下: “夫人多虑了。
主公待我甚厚,信任有加。
” “正因如此,我才更觉责任重大,不敢有负所托。
” 他稍作停顿,整理思绪,方缓缓道: “方才所得消息固然紧要,而由此想到的另一事,更是关乎根本。
” “夫人,你有所不知,如今主公坐拥川湖,麾下兵马日盛,看似声势浩大,实则隐患暗藏。
” 柳氏疑惑: “眼下不是形势一片大好么?” “表面如此,内里却堪忧。
” 周培公压低了声音。
“我军如今仍似一股流寇强军,民政管理依赖武将兼管。
” “地盘小、人马少时尚可,如今地广人众,再这般下去,必生混乱!” “政令不出武昌,如何经营川湖?如何与清廷长久抗衡?” 柳氏似懂非懂: “那…老爷的意思是?” 周培公目光渐锐: “必须改弦更张!须效仿古制,开府建衙,军政分离,设立明确的官职。
” “律法、税赋、文书流程,方能将这片基业牢牢夯实!此乃定鼎之基!” 柳氏吃了一惊: “开府建衙?老爷,这…这岂非形同自立?” “邓军门乃大明提督,此举会不会引来非议,说他…有不臣之心?” “这正是最难之处!” 周培公神色凝重, “主公忠义,一心匡扶大明,我若直言劝进,只怕适得其反。
” “但若不建体制,眼前繁荣不过是沙上筑塔,清军一旦缓过气来,后果不堪设想!此乃两难之局。
” 他站起身,在房中踱步: “我思前想后,唯有先劝说主公先行搭建框架,以安顿贤才、理顺政务为名,行巩固根基之实。
” “名目上,或可暂避‘开府’之显眼字样,但实质必须推进。
” 柳氏沉吟片刻,抬头看向丈夫,眼神坚定: “老爷,妾身一介女流,不懂军国大事。
” “但妾身知道,邓提督是明理之人,只要老爷剖陈利害,想必他能理解。
” 得到夫人的理解与支持,周培公心中一定,豪气顿生: “夫人所言极是!今夜我便要将方才所得消息与这建衙之议,一并禀明主公。
” “这两件事实则互为表里,攸关根本,不能再等了!” - 邓名刚走到提督府内堂的门口。
“军门!” 守在内堂门外的卫兵见他回来,立刻上前一步,低声禀报。
“周培公周先生已在偏厅等候多时了。
” “哦?”邓名脚步一顿,想到周培公夜间来访,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