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设十局

关灯
第二天 随着数骑快马从提督府奔出。

     一张张榜文被郑重地张贴在武汉三镇的城门。

     市集以及通往四方的要道路口。

     “招贤纳士,募勇抗清!待遇从佳!” 榜文上的大字如同投入死水中的巨石。

     瞬间在湖广大地激荡起层层涟漪。

     这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城乡。

     湖广大地,久经战火蹂躏,流民如蝗。

     阅马场,此刻已被人潮淹没。

     校场一角,临时用圆木和厚板搭起的选锋擂台上。

     呼喝声、脚步,挥舞兵器声此起彼伏。

     赵天霞一身标志性的亮银白甲,外披猩红披风。

     腰悬两柄香瓜锤,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卓然立于擂台侧翼的高台上。

     她的存在本身,就带着一股凛然的煞气和威严,无人敢因她是女子而稍有轻视。

     “左边第三列,那个使枪的!” 赵天霞清冷的声音不高,却清晰的传到负责具体选拔的军官耳中。

     她指着擂台上一个动作矫健、枪法颇有章法的青年。

     “下盘稳,变招快,是个好苗子。

    记下名字,编入长枪营试训。

    ” 她又看向台下人群中一个身材异常魁梧、沉默寡言的汉子。

     那人正徒手轻松分开两个因拥挤推搡而争执的流民。

     “台下那黑大个,膂力惊人,带他上来试试石锁!” 周天荒抱着他油光锃亮的宝贝鸡腿,腮帮子塞得鼓鼓囊囊。

     眼睛瞪得溜圆盯着擂台上的比试,不时粗声大气地喝彩或点评,唾沫星子横飞。

     旁边的李星汉正对着他那面巴掌大的黄铜镜。

     小心翼翼地调整着额前一缕不驯的发丝。

     对周天荒的聒噪报以毫不掩饰的白眼和一声轻飘飘的“莽夫”。

     主看台侧翼,袁象端坐书案后。

     他面前摊开厚厚名册,几名书吏正将初步筛选出的青壮信息逐一报来。

     其中识文断字者,则被单独引至一旁几张矮桌处。

     “姓名?可曾应过科考?或……在衙门办过差?” 书吏头也不抬地例行询问。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长衫的穷秀才,局促地搓着手: “学生……学生寒窗十年,只求…只求能有一口安稳饭吃。

    ” 旁边一个落魄书生,眼神带着点倔强又有些灰败,低声道: “家宅焚毁,流落至此。

    但写算皆通,愿效微劳。

    ” 更边上是个面黄肌瘦、但眼神还算活络的中年人,带着点小吏特有的恭敬: “小的在县里做过几年户房贴写,鱼鳞册、黄册都经手过…” 书吏点点头,指指桌上的笔墨: “嗯,写几句履历,再默一段《千字文》看看。

    ” 应征者们立刻执笔疾书,进行文职甄选。

     无论最终是从军入伍还是从军入文,邓名开出的粮饷待遇都算优厚。

     至少一日两餐管饱,月支米一石是实打实的承诺,在这乱世,已足够吸引人。

     袁象目光扫过这些文书甄选处,手中炭笔在名册上飞快做着各种记录。

     熊兰则在主看台边缘倒背着手,努力想摆出一副统兵大将的沉稳姿态。

     远离周天荒和李星汉这对活宝。

     但看着台下这沸腾如海、一眼望不到头的应募人潮。

     他的眼皮还是不受控制地跳了跳。

     “娘咧…这场面…人也太多了啊…” 他不禁回想起往昔: “当初在蜀中山沟里拉队伍,喊破嗓子也凑不齐几队像样的人马…” 一股由衷的敬佩油然而生: “义父的名头,如今是真正响亮起来了!应者云集…” “湖广这地界儿,不愧是鱼米之乡,人丁之盛,远非蜀地山陬可比!” 武昌府内某处搭建的行宫,临时充作中枢的议事堂内。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