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分析局势

关灯
将发生什么,知道各个人物的命运和选择。

    这让他能够预做准备,抢占先机,甚至设下陷阱。

     三、现代知识。

    作为历史系研究生,他对魏晋时期的政治制度、军事战术、社会矛盾等有深入研究。

    这些知识在当下极为宝贵。

    此外,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和视野,或许能让他看到当时人看不到的破局之道。

     四、敌明我暗。

    司马昭、贾充等人视他为可靠棋子,绝不会料到他已经“反水”。

    这种信息差是他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

     五、道义优势。

    站在历史的后视角,他知道司马氏篡魏的过程充满血腥与背叛,而曹髦虽然失败,但其抗争的悲壮赢得了后世同情。

    若选择站在曹髦一边,至少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

     成济将这些优势仔细列出,心情逐渐平静。

    劣势虽多,但优势也并非没有。

    关键在于如何扬长避短,将有限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基于以上分析,成济开始构思行动计划。

    首要问题是站队选择——继续效忠司马氏?保持中立?还是倒向曹髦? 效忠司马氏必死无疑,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

     保持中立看似安全,实则最危险。

     无论哪方胜出,都不会容忍一个手握兵权却态度暧昧的将领。

     更何况,在即将到来的冲突中,根本不可能真正保持中立。

     那么,唯一的选择就是站在皇帝曹髦一边。

     这个选择风险极大,历史上曹髦的行动以惨败告终,跟随他的人大多没有好下场。

     但成济心想,正因为知道会失败,他才有可能提前布局,改变结果。

     而且,从道义而言,他也更愿意站在曹髦一边。

     那个年仅二十的皇帝,明知胜算渺茫,仍不惜以生命为代价进行抗争,这种勇气令人敬佩。

     相比之下,司马氏的专权跋扈、背信弃义令他厌恶。

     “必须站在皇帝一边。

    ”成济在帛书上重重写下这一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