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入学考试的 “猫腻”
关灯
小
中
大
离舱。
舱门关闭的瞬间,一股冷气扑面而来,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元脑为了节省算力,连空调都舍不得开,VIP隔离舱肯定是恒温的。
屏幕亮了起来,上面用红色字体显示着考试规则:“1.禁止使用外部电子设备,违者算力清零;2.禁止与其他考生交流,违者取消考试资格;3.作弊者将被送往元脑惩戒所,永久剥夺算力使用权。
” 他点击“开始考试”,屏幕上跳出第一题,林科的心脏瞬间沉了下去—— “简答题:请简述元脑VIP用户专属的‘动态算力分配算法’核心逻辑,并结合‘宙斯优化模型’,设计高峰时段(19:00-22:00)的响应速度优化方案,要求写出3个关键参数调整依据。
” 他从没听过什么“宙斯优化模型”,之前复习的旧时代算法里,只有类似的“负载均衡算法”,却和元脑的闭源技术完全不同。
他咬着牙翻到第二题,更难: “编程题:元脑‘意识-算力转化器’(型号CT-901)在处理休眠人口脑波时,存在15%的效率损耗,请结合2130年后元脑闭源的‘脑波降噪技术’,写出核心代码片段(要求使用元脑专属的‘MetaLang’语言)。
” 林科的手指悬在键盘上,迟迟没落下。
他翻遍了所有题目,十道题里有七道涉及元脑的闭源技术和付费课程内容——比如“宙斯优化模型”是元脑“高级算力工程师课程”的核心内容,这个课程要2000算力币,相当于底层人两年的收入;“MetaLang语言”更是只有元脑内部员工才能接触到,底层考生连听都没听过。
只有三道题是旧时代算法题,和叶梓找到的题库重合,分别是“Linux内核内存泄漏修复”“Python分布式爬虫优化”和“MySQL索引设计”。
“果然有猫腻,”林科攥紧了拳头,指甲嵌进肉里,却没感觉到疼。
元脑根本没打算让底层考生通过,这些题目就是故意设置的门槛,把“没钱没背景”的人挡在门外,只留下那些愿意被驯化的特权阶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隔离舱外传来轻微的响动,林科透过玻璃缝隙看去——赵宇坐在不远处的“VIP隔离舱”里,那个舱比普通舱大两倍,里面铺着米色的地毯,放着一把黑色的真皮座椅,旁边还有一个小冰箱,赵宇正悠闲地从冰箱里拿出一瓶橙色的饮料,拧开瓶盖。
他的手腕上戴着一个特制的银色手环,和普通算力手环不同,上面有一个红色的按钮,他按下按钮后,手指根本没怎么碰键盘,屏幕上的答案就一行行跳出来,速度快得惊人,甚至连思考的间隔都没有。
“思维植入器,”林科的眼神冷了下来。
他在2025年做过“脑机接口”相关的项目,知道这种设备能直接将预设的答案植入终端,是顶级的作弊工具,只有元脑高管的子女才能拿到。
更让他愤怒的是,旁边的监考人员明明看到了赵宇的异常,却不仅没阻止,反而快步走过去,帮赵宇调整了座椅的角度,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像条摇尾乞怜的狗。
就在这时,林科的旧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叶梓发来的离线消息,只有简短的五个字:“监控已干扰,10秒!” 他不敢耽误,立刻启动“离线编译”。
闭上眼睛,脑海里的开源代码碎片像被唤醒的潮水,2025年做“负载均衡优化”项目的记忆清晰浮现——虽然元脑的“动态算力分配算法”包装成了闭源技术,但本质上还是基于“最小连接数算法”和“加权轮询算法”的结合体,只是加了一层元脑的加密壳。
他用Python的基础语法,一点点拆解加密逻辑——先定位到算法的核心函数,再删除元脑添加的“VIP优先级判断模块”,最后用开源的“贪心算法”推导高峰时段的优化方案:将“连接超时参数”从30秒调整为15秒,“负载阈值参数”从80%下调至65%,“缓存失效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2分钟。
虽然不是元脑要求的“宙斯模型”,但至少能保证逻辑正确,得出合理结果。
解析过程消耗了大量算力,手环屏幕显示“剩余算力:1.8算力币”,意识开始出现轻微的模糊,眼前偶尔会闪过小诺递纸兔子的笑脸,他赶紧咬了一口怀里的红薯——红薯有点凉了,皮烤得焦黑,却还是带着甜味,稍微缓解了眩晕感。
接下来的几道元脑闭源题,他都用同样的方法——先拆解成熟悉的开源算法,再结合题目要求推导答案。
每道题都要消耗0.1算力币,进度缓慢,还得时刻盯着屏幕角落的“算力波动检测条”,一旦条变红,就说明有被检测到的风险。
“考试剩余30分钟,请考生加快答题速度。
”屏幕上弹出提示框,红色的字体格外刺眼。
林科还有两道题没答,一道是元脑的“算力回收优化题”,一道是旧时代的“Linux内核漏洞修复题”。
他刚想启动离线编译,隔离舱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滴滴滴!检测到异常算力波动,正在扫描来源!” 林科心里一紧,赶紧关闭离线编译,假装盯着屏幕思考。
透过玻璃,他看到之前那个叼烟的监考人员正拿着“算力探测器”朝他这边走来,探测器的屏幕亮着红光,显然已经锁定了大致区域。
更让他担心的是,叶梓所在的废弃设备堆旁,有两个XR-2型巡逻机器人正在靠近——这种机器人是元脑最新款的,能检测到50米内的电子信号,之前在惩戒所外见过,杀伤力很大。
他看到叶梓赶紧蹲下身,把平板塞进服务器的电路板里,用一根生锈的铁丝挡住,然后假装在捡地上的碎片。
机器人在她身边停了下来,探测器发出“滋滋”的声响,叶梓的身体绷得笔直,连呼吸都放轻了。
“别慌,”林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想起叶梓说的“15分钟周期”,现在距离上次干扰已经过去了14分钟,很快就会有下一次盲区。
他故意放慢动作,用手指在键盘上漫无目的地敲击,假装在纠结答案,眼角却盯着监考人员的脚步——那人走到107号隔离舱前,停了下来,开始扫描那个考生的手环。
就在这时,旧手机又震动了——“干扰启动,10秒!” 林科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快速启动离线编译。
“算力回收优化题”的题目是“如何提升元脑‘休眠算力池’的回收效率”,他立刻联想到2025年做过的“内存回收算法”——这道题本质是“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的变种,只是把“内存块”换成了“休眠算力单元”。
他快速敲下代码,将“回收扫描间隔”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增加“优先级判断模块”,优先回收3天以上未使用的算力单元,最后添加“错误重试机制”,避免算力丢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后一道“Linux内核漏洞修复题”对他来说很简单——题目中的漏洞是“缓冲区溢出”,是2025年常见的内核漏洞,他熟练地写出修复代码:先增加“输入长度检测”,再使用“安全函数strncpy”替换“strcpy”,最后添加“内存初始化清零”步骤,不到5分钟就答完了。
“考试结束,请考生立即停止答题,等待隔离舱解锁。
”刺耳的铃声响起,林科的算力手环显示“剩余算力:1.1算力币”,意识稳定度降到了75%,头晕得厉害,眼前的屏幕都有些模糊。
他靠在隔离舱的玻璃上,闭上眼睛休息了几秒,才感觉稍微好点。
隔离舱的
舱门关闭的瞬间,一股冷气扑面而来,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元脑为了节省算力,连空调都舍不得开,VIP隔离舱肯定是恒温的。
屏幕亮了起来,上面用红色字体显示着考试规则:“1.禁止使用外部电子设备,违者算力清零;2.禁止与其他考生交流,违者取消考试资格;3.作弊者将被送往元脑惩戒所,永久剥夺算力使用权。
” 他点击“开始考试”,屏幕上跳出第一题,林科的心脏瞬间沉了下去—— “简答题:请简述元脑VIP用户专属的‘动态算力分配算法’核心逻辑,并结合‘宙斯优化模型’,设计高峰时段(19:00-22:00)的响应速度优化方案,要求写出3个关键参数调整依据。
” 他从没听过什么“宙斯优化模型”,之前复习的旧时代算法里,只有类似的“负载均衡算法”,却和元脑的闭源技术完全不同。
他咬着牙翻到第二题,更难: “编程题:元脑‘意识-算力转化器’(型号CT-901)在处理休眠人口脑波时,存在15%的效率损耗,请结合2130年后元脑闭源的‘脑波降噪技术’,写出核心代码片段(要求使用元脑专属的‘MetaLang’语言)。
” 林科的手指悬在键盘上,迟迟没落下。
他翻遍了所有题目,十道题里有七道涉及元脑的闭源技术和付费课程内容——比如“宙斯优化模型”是元脑“高级算力工程师课程”的核心内容,这个课程要2000算力币,相当于底层人两年的收入;“MetaLang语言”更是只有元脑内部员工才能接触到,底层考生连听都没听过。
只有三道题是旧时代算法题,和叶梓找到的题库重合,分别是“Linux内核内存泄漏修复”“Python分布式爬虫优化”和“MySQL索引设计”。
“果然有猫腻,”林科攥紧了拳头,指甲嵌进肉里,却没感觉到疼。
元脑根本没打算让底层考生通过,这些题目就是故意设置的门槛,把“没钱没背景”的人挡在门外,只留下那些愿意被驯化的特权阶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隔离舱外传来轻微的响动,林科透过玻璃缝隙看去——赵宇坐在不远处的“VIP隔离舱”里,那个舱比普通舱大两倍,里面铺着米色的地毯,放着一把黑色的真皮座椅,旁边还有一个小冰箱,赵宇正悠闲地从冰箱里拿出一瓶橙色的饮料,拧开瓶盖。
他的手腕上戴着一个特制的银色手环,和普通算力手环不同,上面有一个红色的按钮,他按下按钮后,手指根本没怎么碰键盘,屏幕上的答案就一行行跳出来,速度快得惊人,甚至连思考的间隔都没有。
“思维植入器,”林科的眼神冷了下来。
他在2025年做过“脑机接口”相关的项目,知道这种设备能直接将预设的答案植入终端,是顶级的作弊工具,只有元脑高管的子女才能拿到。
更让他愤怒的是,旁边的监考人员明明看到了赵宇的异常,却不仅没阻止,反而快步走过去,帮赵宇调整了座椅的角度,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像条摇尾乞怜的狗。
就在这时,林科的旧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是叶梓发来的离线消息,只有简短的五个字:“监控已干扰,10秒!” 他不敢耽误,立刻启动“离线编译”。
闭上眼睛,脑海里的开源代码碎片像被唤醒的潮水,2025年做“负载均衡优化”项目的记忆清晰浮现——虽然元脑的“动态算力分配算法”包装成了闭源技术,但本质上还是基于“最小连接数算法”和“加权轮询算法”的结合体,只是加了一层元脑的加密壳。
他用Python的基础语法,一点点拆解加密逻辑——先定位到算法的核心函数,再删除元脑添加的“VIP优先级判断模块”,最后用开源的“贪心算法”推导高峰时段的优化方案:将“连接超时参数”从30秒调整为15秒,“负载阈值参数”从80%下调至65%,“缓存失效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2分钟。
虽然不是元脑要求的“宙斯模型”,但至少能保证逻辑正确,得出合理结果。
解析过程消耗了大量算力,手环屏幕显示“剩余算力:1.8算力币”,意识开始出现轻微的模糊,眼前偶尔会闪过小诺递纸兔子的笑脸,他赶紧咬了一口怀里的红薯——红薯有点凉了,皮烤得焦黑,却还是带着甜味,稍微缓解了眩晕感。
接下来的几道元脑闭源题,他都用同样的方法——先拆解成熟悉的开源算法,再结合题目要求推导答案。
每道题都要消耗0.1算力币,进度缓慢,还得时刻盯着屏幕角落的“算力波动检测条”,一旦条变红,就说明有被检测到的风险。
“考试剩余30分钟,请考生加快答题速度。
”屏幕上弹出提示框,红色的字体格外刺眼。
林科还有两道题没答,一道是元脑的“算力回收优化题”,一道是旧时代的“Linux内核漏洞修复题”。
他刚想启动离线编译,隔离舱的警报突然响了起来——“滴滴滴!检测到异常算力波动,正在扫描来源!” 林科心里一紧,赶紧关闭离线编译,假装盯着屏幕思考。
透过玻璃,他看到之前那个叼烟的监考人员正拿着“算力探测器”朝他这边走来,探测器的屏幕亮着红光,显然已经锁定了大致区域。
更让他担心的是,叶梓所在的废弃设备堆旁,有两个XR-2型巡逻机器人正在靠近——这种机器人是元脑最新款的,能检测到50米内的电子信号,之前在惩戒所外见过,杀伤力很大。
他看到叶梓赶紧蹲下身,把平板塞进服务器的电路板里,用一根生锈的铁丝挡住,然后假装在捡地上的碎片。
机器人在她身边停了下来,探测器发出“滋滋”的声响,叶梓的身体绷得笔直,连呼吸都放轻了。
“别慌,”林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想起叶梓说的“15分钟周期”,现在距离上次干扰已经过去了14分钟,很快就会有下一次盲区。
他故意放慢动作,用手指在键盘上漫无目的地敲击,假装在纠结答案,眼角却盯着监考人员的脚步——那人走到107号隔离舱前,停了下来,开始扫描那个考生的手环。
就在这时,旧手机又震动了——“干扰启动,10秒!” 林科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快速启动离线编译。
“算力回收优化题”的题目是“如何提升元脑‘休眠算力池’的回收效率”,他立刻联想到2025年做过的“内存回收算法”——这道题本质是“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的变种,只是把“内存块”换成了“休眠算力单元”。
他快速敲下代码,将“回收扫描间隔”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增加“优先级判断模块”,优先回收3天以上未使用的算力单元,最后添加“错误重试机制”,避免算力丢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最后一道“Linux内核漏洞修复题”对他来说很简单——题目中的漏洞是“缓冲区溢出”,是2025年常见的内核漏洞,他熟练地写出修复代码:先增加“输入长度检测”,再使用“安全函数strncpy”替换“strcpy”,最后添加“内存初始化清零”步骤,不到5分钟就答完了。
“考试结束,请考生立即停止答题,等待隔离舱解锁。
”刺耳的铃声响起,林科的算力手环显示“剩余算力:1.1算力币”,意识稳定度降到了75%,头晕得厉害,眼前的屏幕都有些模糊。
他靠在隔离舱的玻璃上,闭上眼睛休息了几秒,才感觉稍微好点。
隔离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