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是坑还是通天梯?

关灯
就完成了基础架构。

     内部调研,降维打击第二波: 深知自己人微言轻,他巧妙利用线上问卷工具,设计了一份逻辑严密、选项专业的调查问卷,直指各部门在旧改项目中的实际痛点、资源协调难度和创新模式建议。

     他将问卷链接发到公司大群,配文精心斟酌:“【紧急通知】奉李主任指示,为高效完成集团关于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的紧急调研任务,现恳请各位领导、同事拨冗10分钟填写此问卷。

    您的真知灼见是报告成败的关键!万分感谢!” ——既点明“李主任指示”的紧急公务,又给足所有潜在受访者面子,将“配合你”巧妙转化为“贡献您的真知灼见”。

    数据通过后台自动回收分析,生成直观图表。

     信息整合,降维打击第三波: 运用思维导图软件,他快速绘制出整个老旧小区改造业务所涉及的关联部门、外部单位、资金流程和政策节点的逻辑图。

    一张图下来,整个项目的复杂脉络和需要攻克的“山头”清晰可见。

     高效沟通,精准出击: 根据思维导图,他列出一份详细清单:需要拜访的部门、具体联系人、所需数据或文件名称。

    随后,他通过内部通讯软件提前预约,开门见山:“X老师您好,综合办林浩。

    奉李主任指示撰写旧改报告,需要向您请教关于XX的数据/了解XX流程,您看今天下午三点方便吗?只需十分钟,感激不尽!” 语速快,逻辑清,背景和目标明确,让对方无法轻易用“没空”敷衍。

    即便被推脱,他也能立即转向下一个目标,效率极高。

     白天,他像上紧发条的陀螺,奔波于各个部门之间,脸上挂着谦逊的微笑,眼神却锐利而坚定。

    晚上,当办公室空无一人,他泡上一碗最便宜的方便面,通宵达旦地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困了就在桌上小憩,饿了就啃面包。

    他的工位成了综合办公室里最后熄灭的灯,键盘敲击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周末两天,公司大楼空无一人,只有他所在的楼层亮着灯。

    与外界的热闹隔绝,他完全沉浸在海量数据和逻辑构建中。

     周日下午,李主任回公司取东西,推开办公室的门,看到的是林浩布满血丝却异常专注的眼睛,和电脑屏幕上那份已经骨架丰满、图文并茂的报告框架。

    他脚步顿了顿,欲言又止,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悄悄把自己桌上的一盒牛奶放到林浩手边。

     周一早上,当李主任和综合办众人打着哈欠,带着听取“悲剧”汇报的心情走进会议室时,他们看到的是一个虽然脸色苍白、眼窝深陷,但脊梁挺得笔直、眼神清亮如水的林浩。

     会议室的投影仪亮起。

     一份名为《关于城建实业拓展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的机遇、挑战与实施路径探析》的PPT呈现在众人面前。

     目录清晰,逻辑严密。

    数据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