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王总的办公室

关灯
林浩略一沉吟,谨慎答道:“回王总,我首先想的是目标的最终用途。

    这份报告是为谈判和决策服务的,所以一切围绕‘厘清现状、发现问题、提出可行路径’这三个核心目的来构建框架。

    资源有限,就只能用效率换时间,用工具换人力。

    ” 王治邦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微微颔首:“嗯,目的导向,思路清晰。

    很好。

    ”他放下报告,目光重新落回林浩脸上,“李建华说,你只用了一个周末?” “是的。

    时间紧迫,幸亏各部门同事都给予了很大支持。

    ”林浩巧妙地将功劳分摊出去。

     王总对林浩的报告表示充分肯定,细致询问了他的思考过程和工作方法,重点考察了他的思维模式和责任心。

    谈话尾声,王总若有所指地感慨:“集团里正是需要你这样有想法、肯钻研的年轻人。

    就像‘南城古巷’这种历史遗留问题,一直缺少一个能够沉下心来把它理清楚的人选。

    ” 随后,王总按下内线电话叫来林瑶主任,当着林浩的面吩咐道:“林主任,城建实业这份报告做得很有水准,特别是数据梳理的思路值得借鉴。

    ‘南城古巷’的基础调研工作,我看可以让这位年轻同志也参与进来,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视角。

    ” 王总交待完毕,手指落在光洁的桌面上轻轻敲击,仿佛在做一个重要的决定。

    办公室内陷入短暂的沉默,空气仿佛变得粘稠而凝重。

     突然,他话锋一转,问了一个完全出乎林浩意料的问题:“你对‘南城古巷’了解多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浩一怔。

    南城古巷?那是云城老城区一片待改造的棚户区,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拆迁难度极大,是块众所周知的硬骨头。

    王总为何突然问起这个? 他迅速收敛心神,凭借之前准备报告时搜集的资料,谨慎地回答:“了解一些基本情况。

    位于老城区核心边缘,多是明清时期的砖木结构老建筑,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老化严重,产权情况复杂。

    市里几年前就有动议改造,但因成本和拆迁问题一直搁置。

    ” “如果让你去做一份‘南城古巷’商业化改造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你需要多久?”王治邦的语气平淡得像在询问今日天气。

     林浩的呼吸猛地一窒。

     又来?而且这次是直接来自集团总经理的任务?难度和级别比上次高了何止一个量级!南城古巷的水有多深,他略有耳闻,那根本不是单纯的数据分析能解决的,背后牵扯无数利益方的博弈。

     这是考验?还是又一个深坑? 他没有立即回答,大脑飞速运转。

    说“保证完成任务”显得轻浮,说“有困难”则直接露怯。

     片刻沉吟后,他抬起头,目光坦诚地迎向王总:“王总,我需要三天时间做初步调研和评估,才能给您一个准确的时间表。

    目前我对项目的具体难点和所需资源缺乏判断,不敢贸然承诺。

    但我可以向您保证,我会尽最大努力,以最高效率完成。

    ” 王治邦注视着眼前的年轻人,眼中掠过一丝极淡的欣赏。

    不夸海口,不惧困难,有分寸,懂进退。

     “好。

    ”王总点头,“就给你三天时间初步摸底。

    需要什么支持,可以直接跟李建华提,也可以请集团党政办林主任协调。

    ”他指了指门外的方向,随即目光变得深沉,补充道:“记住,我要的是基于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