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暴风雨来之前

关灯
一条截然不同的未来路径。

     中午在集团食堂吃饭时,那种被无形隔离的感觉更加明显。

    以前或许还有好奇或忌惮的目光,现在,更多的是躲避和彻底的划清界限。

    他以他为中心,周围几张桌子空得特别快,仿佛他身上带着某种致命的瘟疫。

     他甚至隐约听到隔壁餐台传来极低的、模糊的议论: “……就是他……不知死活……” “……想当英雄……也不看看地方……” “……等着吧……快了……” 林浩沉默地吃着饭,味同嚼蜡。

    他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在舞台上表演的哑剧演员,台下观众的反应激烈,而他却被消了音,只能被动地承受着一切。

     下午三点左右,那枚预期的“惊雷”,终于以一种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炸响了。

     没有会议,没有通知,甚至没有通过正式的行政渠道。

     集团内部通讯软件上,几乎所有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窗口,都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来自总经理王治邦的一条私密链接,附有一句简短的、不容置疑的批示: “参阅。

    两个工作日内,组织部门研讨,书面反馈具体意见。

    王。

    ” 链接指向的,正是林浩那份《关于强化项目审批与资金监管流程的若干建议》方案。

     没有前言,没有后语,没有定调,更没有提到作者是谁。

     但这恰恰是最厉害的地方! 这份方案,就像一颗被精确制导的无声炸弹,绕过了所有可能的缓冲和拦截,直接投送到了每一个关键节点的面前。

    它避开了公开场合可能引发的直接争吵和对抗,而是变成了一个强制性的、需要个人署名的“作业”。

     王总没有说这是好是坏,没有说要执行还是要讨论。

    他只是让“参阅”,让“研讨”,让“反馈意见”。

     这一手,太高明了。

     它瞬间将所有人置于一个极其尴尬和危险的境地: 叫好?万一这是王总放出的试探气球,或者干脆就是挖坑,盲目叫好等于把自己的把柄送上去,还会得罪现有规则的既得利益者。

     反对?方案逻辑严密,直指漏洞,句句在理。

    公开反对这等于是不打自招,承认自己留恋那些可以钻的空子,甚至可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