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新程再启航
关灯
小
中
大
年就是靠它,咱们才收到了第一缕电波,现在把它和苏城的新通讯塔模型放在一起,正好能看出咱们的变化。
” 陈砚看着展柜里新旧设备的对比,心里涌起一阵感慨。
从最初的“活下去”,到如今的“活得好”,从单一的据点求生,到全球的互助协作,苏城的每一步,都踩着文明复苏的印记。
他想起去年抵御巨型变异行尸时,全球二十个据点同时发来支援信号,有人送武器,有人送药品,有人远程指导防御方案——如今,那些并肩作战的伙伴,都成了文明传承的同行者。
下午,苏城大学的“全球青年论坛”如期举行。
来自五十个据点的年轻人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如何让文明可持续发展”。
有人提出要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共享,有人建议建立全球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还有人说要开设“跨据点线上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学到优质的知识。
念念作为苏城的学生代表,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梦想:“我想当一名通讯工程师,让全球的小朋友都能随时视频通话,再也不用担心和家人失散。
”她的话刚说完,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论坛结束后,陈砚收到了阿凯的消息——西北区的古籍修复工作已经完成,他们在那些科技类书籍里,发现了末世前的“可控核聚变”研究手稿,现在正准备送到苏城的科研中心,联合全球的科学家共同研究。
“陈哥,要是这个技术能突破,咱们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能源问题了!”阿凯的声音里满是期待,他如今不仅要管安全防御,还成了“科技协作组”的联络员,每天都在对接全球的科研项目。
傍晚,陈砚回到家时,林慧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电视里播放着“全球文明复苏周报”——非洲区的第一片耐旱玉米田迎来丰收,欧洲区的古城旅游项目正式启动,美洲区的智能医疗舱开始在全球推广。
“今天收到广州的消息,”林慧端着刚炖好的鸡汤出来,“你妈妈说,念念的爷爷奶奶也想来苏城住,他们想看看咱们建的新家,想看看文明博物馆。
” 陈砚心里一暖,他拿出手机,给父母打了
” 陈砚看着展柜里新旧设备的对比,心里涌起一阵感慨。
从最初的“活下去”,到如今的“活得好”,从单一的据点求生,到全球的互助协作,苏城的每一步,都踩着文明复苏的印记。
他想起去年抵御巨型变异行尸时,全球二十个据点同时发来支援信号,有人送武器,有人送药品,有人远程指导防御方案——如今,那些并肩作战的伙伴,都成了文明传承的同行者。
下午,苏城大学的“全球青年论坛”如期举行。
来自五十个据点的年轻人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如何让文明可持续发展”。
有人提出要加强生态修复技术的共享,有人建议建立全球文化遗产保护联盟,还有人说要开设“跨据点线上课堂”,让每个孩子都能学到优质的知识。
念念作为苏城的学生代表,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梦想:“我想当一名通讯工程师,让全球的小朋友都能随时视频通话,再也不用担心和家人失散。
”她的话刚说完,台下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论坛结束后,陈砚收到了阿凯的消息——西北区的古籍修复工作已经完成,他们在那些科技类书籍里,发现了末世前的“可控核聚变”研究手稿,现在正准备送到苏城的科研中心,联合全球的科学家共同研究。
“陈哥,要是这个技术能突破,咱们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能源问题了!”阿凯的声音里满是期待,他如今不仅要管安全防御,还成了“科技协作组”的联络员,每天都在对接全球的科研项目。
傍晚,陈砚回到家时,林慧正在厨房准备晚餐,电视里播放着“全球文明复苏周报”——非洲区的第一片耐旱玉米田迎来丰收,欧洲区的古城旅游项目正式启动,美洲区的智能医疗舱开始在全球推广。
“今天收到广州的消息,”林慧端着刚炖好的鸡汤出来,“你妈妈说,念念的爷爷奶奶也想来苏城住,他们想看看咱们建的新家,想看看文明博物馆。
” 陈砚心里一暖,他拿出手机,给父母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