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新程
关灯
小
中
大
苏城的春风带着湿润的暖意,拂过会议中心前的广场。
昨日悬挂的彩旗还在微风中轻扬,只是旗杆下多了几盆刚摆放的迎春花,嫩黄的花瓣沾着晨露,像撒在绿丛里的星星。
陈砚走在青石板路上,脚下偶尔能踩到未化尽的残雪,咯吱作响,倒成了春日里独特的韵律。
刚到办公室门口,就看见林晚秋抱着一叠文件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
“陈城主,好消息!”她把文件递到陈砚面前,指尖点着其中一页,“全球能源互助档案库上线才一天,就有二十三个地区上传了资料,非洲区已经申请咱们派种植技术人员过去,美洲区还发来消息,说愿意共享南极风力发电站的核心技术图纸,让其他地区能更快搭建发电站。
” 陈砚接过文件,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申请列表,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档案库就像一粒投入湖面的石子,短短时间就激起了层层涟漪,这背后是各地对协作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
他翻到非洲区的申请,看到阿米娜的名字附在末尾,旁边还画着一个小小的向日葵图案,不禁笑出声:“看来阿米娜比咱们还急着推广粮种。
你安排一下,让合作社的老周带两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下周就出发去非洲区,顺便把咱们培育的新菜种也带上,让他们多些选择。
” 林晚秋点头应下,又从文件袋里拿出一本装订好的册子:“这是爷爷木工手记的整理版,我加了些注释和老照片,昨天玛丽团长看到后,说想带回欧洲,让那边的建筑师参考,还说要在巴黎举办的文化展上设个‘东方木作’专区,把这些老手艺介绍给更多人。
”陈砚接过册子,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林父站在木工坊前,手里举着刚做好的木凳,笑容明亮。
“这是好事,”他摩挲着照片边缘,“老手艺不该被埋没,能让它在全球发光,也是对老一辈匠人的致敬。
” 正说着,阿凯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还带着几分气喘:“陈哥!西北区发来捷报,他们用咱们分享的防冻技术,在山区建了三个小型太阳能发电站,今天早上已经正式并网发电了!”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是西北区传来的实时画面:雪山脚下,三排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阳光洒在板面上,折射出耀眼的光,几个穿着工装的工人正举着“通电成功”的牌子欢呼。
陈砚凑过去看着屏幕,眼眶微微发热。
还记得上个月西北区供暖管道冻裂时的紧急,短短一个月,不仅管道修好了,还建起了发电站,这种速度背后,是两地同心协力的结果。
“把这个消息发到全球联络群里,”他对阿凯说,“再让西北区多拍些照片和视频,放到文明博物馆的展区里,让大家看看协作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 临近中午,合作社的老周打来电话,语气里满是兴奋:“陈城主,咱们的冬小麦开始抽穗了!比去年早了整整十天,估摸着亩产还能提高不少!”他还说,早上刚收到广州据点寄来的稻种,是专门培育的耐寒品种,打算下个月在苏城的水田试种,“等试种成功了,咱们就把稻种分享给南方的据点,让大家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
” 陈砚挂了电话,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农田。
保温膜已经掀开,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里舒
昨日悬挂的彩旗还在微风中轻扬,只是旗杆下多了几盆刚摆放的迎春花,嫩黄的花瓣沾着晨露,像撒在绿丛里的星星。
陈砚走在青石板路上,脚下偶尔能踩到未化尽的残雪,咯吱作响,倒成了春日里独特的韵律。
刚到办公室门口,就看见林晚秋抱着一叠文件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
“陈城主,好消息!”她把文件递到陈砚面前,指尖点着其中一页,“全球能源互助档案库上线才一天,就有二十三个地区上传了资料,非洲区已经申请咱们派种植技术人员过去,美洲区还发来消息,说愿意共享南极风力发电站的核心技术图纸,让其他地区能更快搭建发电站。
” 陈砚接过文件,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申请列表,心里涌起一阵暖流。
档案库就像一粒投入湖面的石子,短短时间就激起了层层涟漪,这背后是各地对协作的渴望,对未来的期待。
他翻到非洲区的申请,看到阿米娜的名字附在末尾,旁边还画着一个小小的向日葵图案,不禁笑出声:“看来阿米娜比咱们还急着推广粮种。
你安排一下,让合作社的老周带两个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下周就出发去非洲区,顺便把咱们培育的新菜种也带上,让他们多些选择。
” 林晚秋点头应下,又从文件袋里拿出一本装订好的册子:“这是爷爷木工手记的整理版,我加了些注释和老照片,昨天玛丽团长看到后,说想带回欧洲,让那边的建筑师参考,还说要在巴黎举办的文化展上设个‘东方木作’专区,把这些老手艺介绍给更多人。
”陈砚接过册子,翻开第一页,就看到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年轻的林父站在木工坊前,手里举着刚做好的木凳,笑容明亮。
“这是好事,”他摩挲着照片边缘,“老手艺不该被埋没,能让它在全球发光,也是对老一辈匠人的致敬。
” 正说着,阿凯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还带着几分气喘:“陈哥!西北区发来捷报,他们用咱们分享的防冻技术,在山区建了三个小型太阳能发电站,今天早上已经正式并网发电了!”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是西北区传来的实时画面:雪山脚下,三排蓝色的光伏板整齐排列,阳光洒在板面上,折射出耀眼的光,几个穿着工装的工人正举着“通电成功”的牌子欢呼。
陈砚凑过去看着屏幕,眼眶微微发热。
还记得上个月西北区供暖管道冻裂时的紧急,短短一个月,不仅管道修好了,还建起了发电站,这种速度背后,是两地同心协力的结果。
“把这个消息发到全球联络群里,”他对阿凯说,“再让西北区多拍些照片和视频,放到文明博物馆的展区里,让大家看看协作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 临近中午,合作社的老周打来电话,语气里满是兴奋:“陈城主,咱们的冬小麦开始抽穗了!比去年早了整整十天,估摸着亩产还能提高不少!”他还说,早上刚收到广州据点寄来的稻种,是专门培育的耐寒品种,打算下个月在苏城的水田试种,“等试种成功了,咱们就把稻种分享给南方的据点,让大家都能吃上香喷喷的米饭。
” 陈砚挂了电话,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农田。
保温膜已经掀开,绿油油的麦苗在春风里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