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情意跨山海
关灯
小
中
大
!让张医生亲自接诊,需要什么药品随时跟我提。
”他看着救护车驶向医疗站,心里忽然想起卡伦——上次卡伦来苏城时提过,非洲区的医疗条件差,尤其是雨季,中暑、疟疾频发。
“晚秋,你统计一下苏城医疗站的备用药品,挑些常用的抗疟药、退烧药,再准备些中暑药,明天跟蔬菜一起发往非洲区。
”他对刚回来的林晚秋说,“再联系欧洲区的玛丽团长,问问他们能不能支援些医疗设备,比如听诊器、血压计,非洲区用得上。
” 林晚秋刚记下,陈砚的手机就响了,是卡伦打来的视频电话。
屏幕里的卡伦站在稻田边,身后是绿油油的秧苗,远处的稻米加工厂已经初具雏形,工人们正在安装机器。
“陈城主!加工厂的主体结构已经好了,王师傅说再过半个月就能试生产!”卡伦的声音里满是兴奋,他拿着手机转了个圈,让陈砚看加工厂的全貌,“还有,您寄来的秧苗成活率特别高,现在稻田里一片绿,阿米娜说,这是她见过最漂亮的稻田!” 陈砚看着屏幕里的稻田,心里满是欣慰:“太好了,试生产时一定要让王师傅把好关,有问题随时跟我视频。
对了,我们明天会寄些药品和新鲜蔬菜过去,你们注意查收。
” “太感谢了!”卡伦激动地说,“阿米娜还让我跟您说,她种的向日葵已经开花了,等花籽成熟,就寄给苏城的念念和小宇,让他们明年种。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挂了电话,陈砚忍不住笑了——从苏城的向日葵种子,到非洲的向日葵花籽,这一来一回,不仅是种子的传递,更是情谊的延续。
他抬头看向天空,阳光正好,风里带着麦香和花香,让人心里格外踏实。
下午,陈砚去木工坊看望林爷爷。
木工坊里凉快,刨木声此起彼伏,几个年轻木工正围着一块大木头讨论,林爷爷则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刻刀,专注地雕琢着什么。
“爷爷,德国那边有消息吗?”陈砚走过去,轻声问道。
林爷爷抬起头,眼里满是笑意,他放下刻刀,拿起身边的木盒打开——里面是一把精致的木梳,梳背上刻着苏城的稻田和德国的樱花,两种图案交织在一起,格外和谐。
“玛丽团长昨天发视频说,工作室已经准备好了,还特意给我留了靠窗的位置,能看到院子里的樱花树。
”他拿起木梳递给陈砚,“这是我给德国木作师傅准备的礼物,让他们看看,咱们苏城的木作不仅有传统手艺,还能融进去自各地的特色。
” 陈砚接过木梳,指尖触到细腻的木纹,心里满是感动:“爷爷,您这手艺真是越来越精湛了。
等您从德国回来,咱们就举办‘全球木作技艺大赛’,让各地的匠人都来交流学习。
” 林爷爷点点头,又拿起刻刀:“我也是这么想的,到时候我要好好跟年轻人们讲讲,木作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的传承,只有互相交流,才能把技艺传得更远。
” 正说着,合作社的厨师匆匆跑进来:“陈城主,林爷爷,德国面包坊的汉森先生来了,他说带来了新做的全麦面包,想请你们尝尝!” 陈砚和林爷爷跟着厨师来到食堂,汉森正站在餐桌旁,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全麦面包,看到他们进来,立刻热情地迎上去:“陈城主,林爷爷,这是我用苏城的小麦粉做的全麦面包,还加了些向日葵籽,你们尝尝!”他说着,用刀把面包切开,麦香混合着向日葵籽的香味立刻散开,让人垂涎欲滴。
陈砚拿起一块面包,咬了一口,口感松软,麦香浓郁,还有淡淡的向日葵籽香味。
“好吃!比上次的更有味道!”
”他看着救护车驶向医疗站,心里忽然想起卡伦——上次卡伦来苏城时提过,非洲区的医疗条件差,尤其是雨季,中暑、疟疾频发。
“晚秋,你统计一下苏城医疗站的备用药品,挑些常用的抗疟药、退烧药,再准备些中暑药,明天跟蔬菜一起发往非洲区。
”他对刚回来的林晚秋说,“再联系欧洲区的玛丽团长,问问他们能不能支援些医疗设备,比如听诊器、血压计,非洲区用得上。
” 林晚秋刚记下,陈砚的手机就响了,是卡伦打来的视频电话。
屏幕里的卡伦站在稻田边,身后是绿油油的秧苗,远处的稻米加工厂已经初具雏形,工人们正在安装机器。
“陈城主!加工厂的主体结构已经好了,王师傅说再过半个月就能试生产!”卡伦的声音里满是兴奋,他拿着手机转了个圈,让陈砚看加工厂的全貌,“还有,您寄来的秧苗成活率特别高,现在稻田里一片绿,阿米娜说,这是她见过最漂亮的稻田!” 陈砚看着屏幕里的稻田,心里满是欣慰:“太好了,试生产时一定要让王师傅把好关,有问题随时跟我视频。
对了,我们明天会寄些药品和新鲜蔬菜过去,你们注意查收。
” “太感谢了!”卡伦激动地说,“阿米娜还让我跟您说,她种的向日葵已经开花了,等花籽成熟,就寄给苏城的念念和小宇,让他们明年种。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挂了电话,陈砚忍不住笑了——从苏城的向日葵种子,到非洲的向日葵花籽,这一来一回,不仅是种子的传递,更是情谊的延续。
他抬头看向天空,阳光正好,风里带着麦香和花香,让人心里格外踏实。
下午,陈砚去木工坊看望林爷爷。
木工坊里凉快,刨木声此起彼伏,几个年轻木工正围着一块大木头讨论,林爷爷则坐在角落里,手里拿着刻刀,专注地雕琢着什么。
“爷爷,德国那边有消息吗?”陈砚走过去,轻声问道。
林爷爷抬起头,眼里满是笑意,他放下刻刀,拿起身边的木盒打开——里面是一把精致的木梳,梳背上刻着苏城的稻田和德国的樱花,两种图案交织在一起,格外和谐。
“玛丽团长昨天发视频说,工作室已经准备好了,还特意给我留了靠窗的位置,能看到院子里的樱花树。
”他拿起木梳递给陈砚,“这是我给德国木作师傅准备的礼物,让他们看看,咱们苏城的木作不仅有传统手艺,还能融进去自各地的特色。
” 陈砚接过木梳,指尖触到细腻的木纹,心里满是感动:“爷爷,您这手艺真是越来越精湛了。
等您从德国回来,咱们就举办‘全球木作技艺大赛’,让各地的匠人都来交流学习。
” 林爷爷点点头,又拿起刻刀:“我也是这么想的,到时候我要好好跟年轻人们讲讲,木作不仅是手艺,更是文化的传承,只有互相交流,才能把技艺传得更远。
” 正说着,合作社的厨师匆匆跑进来:“陈城主,林爷爷,德国面包坊的汉森先生来了,他说带来了新做的全麦面包,想请你们尝尝!” 陈砚和林爷爷跟着厨师来到食堂,汉森正站在餐桌旁,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全麦面包,看到他们进来,立刻热情地迎上去:“陈城主,林爷爷,这是我用苏城的小麦粉做的全麦面包,还加了些向日葵籽,你们尝尝!”他说着,用刀把面包切开,麦香混合着向日葵籽的香味立刻散开,让人垂涎欲滴。
陈砚拿起一块面包,咬了一口,口感松软,麦香浓郁,还有淡淡的向日葵籽香味。
“好吃!比上次的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