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聚知音

关灯
伴们分散开来,有的去参观农产品展,有的去木作展现场,还有的去食堂帮忙准备午饭。

    陈砚带着玛丽团长和德国木作师傅们来到木作展现场,展厅里摆满了各地的木作作品——苏城的木梳、德国的木刻、非洲区的木雕……每一件作品都透着匠人的用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里准备了松木和桃木,师傅们要是有兴趣,可以现场创作,咱们一起交流技艺。

    ”陈砚指着展厅角落的木料说。

    德国木作师傅们立刻来了兴趣,拿起木料和刻刀,开始构思创作。

    林爷爷也走了过来,拿起一块桃木,开始雕琢,很快,一朵小小的向日葵就在他的刻刀下渐渐成型。

     玛丽团长看着林爷爷的手艺,忍不住赞叹:“林爷爷,您的手艺太精湛了!这向日葵刻得跟真的一样!” 林爷爷笑着说:“都是熟能生巧,你们德国师傅的木刻也很好,线条流畅,很有特色。

    以后咱们多交流,互相学习,手艺才能进步。

    ” 另一边,食堂里也热闹非凡。

    李建国正和厨师一起熬小米粥,阿米娜在旁边帮忙切番茄,准备做非洲区的特色番茄炒蛋;汉森则在揉面团,准备做全麦面包,旁边围了不少人,都想学习他的揉面技巧。

     “汉森先生,您这揉面的手法跟我们不一样,能教教我们吗?”合作社的面点师傅凑过来,好奇地问。

     汉森立刻停下手里的活,耐心地讲解:“揉面要顺着一个方向,力度要均匀,这样揉出来的面包才松软。

    来,你试试!”他把面团递给面点师傅,手把手地教他揉面。

     食堂里的香味越来越浓,小米粥的清香、番茄炒蛋的香味、全麦面包的麦香……混合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

    念念和小宇也跑了过来,手里拿着画纸,给阿米娜看他们画的向日葵:“阿米娜姐姐,你看!这是咱们种的向日葵,秋天结了好多花籽!” 阿米娜接过画纸,看着上面稚嫩的图案,眼里满是欢喜:“真好看!等我回去,就把这画挂在稻田边,让大家都看看苏城的向日葵。

    ” 下午,陈砚带着各地的伙伴们去试验田参观。

    田里的玉米和大豆已经收割完毕,只剩下整齐的麦茬,远处的稻田里,收割机还在忙碌,金黄的稻穗被收割下来,打成一捆捆的稻子。

     “这是咱们的‘广寒1号’稻田,今年的亩产量比去年提高了一成,口感也更好。

    ”陈砚指着稻田,对身边的卡伦说,“下个月稻米加工厂就能正式生产了,到时候咱们的大米就能卖到欧洲区,让更多人尝尝非洲区的大米。

    ” 卡伦看着稻田,眼里满是期待:“太好了!有了加工厂,咱们非洲区的大米就能卖个好价钱,农户们的日子也能越来越好。

    王师傅还在教我们怎么选米、包装,说要把大米做得跟苏城的小麦粉一样好。

    ” 汤姆这时也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土壤检测报告:“陈城主,咱们试验田的土壤肥力比去年提高了不少,这都是套种大豆的功劳!明年咱们可以在更多地区推广套种技术,让大家都能提高产量。

    ” 陈砚接过报告,仔细看了看:“好!明年春天,咱们就组织技术员去各地指导,把套种技术推广开。

    对了,美洲区的农业大学还缺技术员吗?咱们苏城的赵技术员回来后说,那边的学生特别好学,要是需要,咱们还能派更多人过去。

    ” 汤姆立刻点头:“缺!当然缺!学生们都盼着赵技术员再去呢,要是能多派些人,那就更好了!” 夕阳西下时,大家回到了广场,食堂已经准备好了晚饭。

    长长的餐桌上,摆满了各地的特色美食——苏城的小米粥、东北区的小鸡炖蘑菇、非洲区的番茄炒蛋、美洲区的烤玉米、欧洲区的全麦面包……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欢声笑语不断。

     李建国喝了一口小米粥,忍不住称赞:“这小米粥真香!比我家里熬的还香!明年我还要多种些小米,跟苏城换小麦粉,让东北区的人也尝尝苏城的全麦馒头。

    ” 玛丽团长吃了一口番茄炒蛋,眼睛一亮:“阿米娜,这道菜太好吃了!能教我怎么做吗?我想带回德国,让面包坊的人也学学,配面包肯定特别香。

    ” 阿米娜不好意思地笑了:“当然可以!很简单,就是把番茄和鸡蛋一起炒,放些盐和咱们非洲区的辣酱就行。

    ” 陈砚看着大家开心的样子,心里满是温暖。

    他举起杯子,对大家说:“今天,咱们一起庆祝丰收,也庆祝咱们的友谊。

    希望明年的今天,咱们还能聚在这里,一起分享更多的丰收喜悦!”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