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客户对接的“暗战”与手环的关键证据

关灯
周五上午,张涛突然在项目群里@林宇:“下午两点跟我去见客户,把数据分析报告打印两份,带上供应商样品,别迟到。

    ” 林宇看着消息,皱了皱眉——张涛没提前跟他商量,直接安排了行程,明显是想掌握主动权。

    他赶紧打开手环的“风险预警”,屏幕上跳出一行字:“检测到客户对接存在风险:张涛可能在汇报时篡改数据分析结论,弱化你的工作成果。

    建议开启‘实时录音’功能,保存证据。

    ” 林宇心里一紧,赶紧按照提示,长按手环的圆形按钮,开启了“实时录音”——手环的微型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麦克风图标,闪着微弱的蓝光,说明正在录音。

    他把数据分析报告仔细核对了一遍,又把供应商样品的质检报告复印了两份,放进文件袋里,确保每个细节都没问题。

     下午一点五十,张涛准时出现在公司楼下,穿着一身新西装,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公文包,看都没看林宇手里的文件袋,就催着他上车:“快点,客户那边堵车,别让人家等。

    ” 路上,张涛突然开口:“林宇,等下见了客户,数据分析报告你就别多嘴了,我来汇报就行。

    你负责把样品给客户展示一下,简单说两句就行。

    ” 林宇心里冷笑,表面却不动声色:“张哥,数据分析报告里有些细节我比较清楚,万一客户问起来,我怕你回答不上来,还是一起汇报比较好。

    ” 张涛的脸色沉了沉:“我都看过了,有什么不清楚的?你别多事,做好自己的活就行。

    ” 林宇没再反驳,只是默默握紧了口袋里的手环——他倒要看看,张涛想耍什么花样。

     到了客户公司,对接的是市场部的刘经理,很干练的一个女人。

    会议室里,张涛先打开电脑,调出了数据分析报告——林宇一眼就看出来,报告被修改过了:他之前标注的“供应商成本优势”被弱化,反而加了很多“创意落地难度”的内容,还把数据来源改成了“张涛团队整理”。

     林宇的心猛地一沉,刚想开口,张涛已经开始汇报:“刘经理,这份数据分析报告是我们团队熬夜整理的,重点分析了环保项目的市场风险,您看,虽然供应商的成本看起来低,但后续的落地难度很大,还是得靠我们的创意来拉近距离……” 刘经理皱了皱眉,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