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中车府丞

关灯
“谁知道呢……不过,能让王内侍那老狐狸都另眼相看,肯定不简单……” 流言如同长了翅膀,在宫墙甬道间、在洒扫的庭院里、在等待传唤的低阶内侍群中,悄然传递着。

     赵高这个名字,第一次超越了“胡亥殿里的瘸子”这个标签,以一种带着神秘色彩的方式,进入了更多人的视野。

     这股暗流,最终不可避免地涌向了帝国权力的最核心。

     长公子扶苏,作为皇子,同时也肩负着一定的监督教导幼弟之责(至少名义上如此)。

     他自然也听闻了胡亥在父皇考校时的“出色”表现以及宫中关于那个小宦官赵高的流言。

    扶苏生性仁厚,但绝非愚钝。

     他深知幼弟的顽劣本性,对那套充满暴力色彩的“解读”更是深感忧虑。

     几日后的一次章台宫晨议后,扶苏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告退,而是留了下来。

     他屏退左右,对着御座上的始皇帝,深深一躬,语气恳切而带着忧思: “父皇,儿臣……儿臣有一事,思虑再三,不敢不言。

    ” 始皇帝正翻阅着一份关于南征粮秣调运的奏报,闻言并未抬头,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扶苏深吸一口气,斟酌着词句:“是关于幼弟胡亥……日前父皇考校其《仓颉篇》进益,亥弟应答……颇为新奇。

     然儿臣观其言,虽显机敏,却……却失之偏颇,过于强调威服,恐……恐非圣贤教化之本意。

    ” 他顿了顿,鼓起勇气道,“儿臣听闻,亥弟身边新近有一内侍名赵高者,颇识文字,常以新奇之戏引导亥弟…… 儿臣担忧,长此以往,恐使亥弟耽于嬉戏,误解经典,更……更易生骄纵暴戾之气。

     恳请父皇……稍加留意,导其正途。

    ” 他将矛头隐晦却明确地指向了赵高及其“新奇之戏”。

     始皇帝翻动竹简的手指微微一顿。

     冕旒的玉珠遮挡了他的眼神,让人无法窥探其内心。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铜兽香炉中青烟袅袅。

     扶苏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知道自己的话可能触怒父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