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我靠,初来乍到,被排挤了

关灯
何犹豫,平静地应下,走向那张案几。

     他能感受到背后那些如同芒刺、等着看他笑话的目光,比后世更加灼人。

     赵高坐在冰冷的石凳上,拿起一片需要誊抄的竹简。

     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秦篆小字,记录着南阳郡某县新归附的韩人户籍、田亩数、赋税等级。

     字迹专业、笔画繁复,许多是田亩、户籍的专有名词。

     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沉重的青铜刻刀(此时多用青铜刻刀,铁制尚未普及)。

     第一刀下去,刻在坚韧的竹片上,发出刺耳的“嘎吱”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力道没掌握好,一道丑陋的深痕偏离了笔画轨迹,旁边的字也被刮花了! “啧……”身后传来清晰的咂嘴声,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

     赵高额头瞬间渗出冷汗。

    灭国初期的文书要求更加严苛!任何错漏都可能被放大解读! 他强作镇定,换了一片新简,再次下刀。

     这一次他放轻了力道,却因不熟悉竹简纹理和刻刀特性,笔画刻得歪歪扭扭,如同醉汉蹒跚,粗细不均,结构松散。

     与旁边那些老吏刻出的、如同尺规量过般工整有力、带着沙场气息的秦篆相比,简直不堪入目! 一份简单的田亩清册副本,他刻得异常艰难,速度慢得令人发指,刻废了好几片价值不菲的青竹简,才勉强完成一份。

     拿起来一看,字迹稚嫩笨拙,毫无章法,甚至将“上田”的“上”字刻得像个“下”字! 李令史踱步过来,拿起赵高刻好的竹简,只是扫了一眼,脸上的讥讽几乎要溢出来: “呵!赵丞这字……果然别具一格,颇有……童趣。

    只是,” 他话锋陡然转冷,声音如同冰碴,“南阳新附,民心未稳! 此清册关乎赋税征发、黔首生计,更是君上安抚韩地、彰显秦法公正之要务! 字迹如此潦草,错漏频出,若分发至郡县,被有心人利用,曲解君意,引发民怨,动摇新土……赵丞,你担待得起吗?! 喜欢大秦,让我魂牵梦绕请大家收藏:()大秦,让我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