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流徙之群与无声观察

关灯
黎明的灰光再次取代了火焰的明亮。

    林凡添了最后几根柴,确保余烬能持续提供一些暖意。

    手心的伤口经过一夜的烘烤凝结了血痂,一动就撕扯着疼,但比起昨夜那刺骨的寒冷,这已是可承受的代价。

     他嚼了几根毫无味道的芦苇根,喝光水袋里最后一点水,再次踏上沿河北上的路程。

    身体的疲惫并未完全恢复,但有了火的经验,一种微妙的信心支撑着他——只要找到方法,他就能从这残酷的环境中榨取生存的缝隙。

     日头升高了一些,但天气依旧阴冷。

    走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前方的地势逐渐开阔,河岸变得平坦。

    也正是在这里,他听到了不同于风声水声的、沉闷而杂乱的喧嚣。

     一种由许多脚步声、压抑的咳嗽声、婴儿断续的啼哭声、以及木质车轮吱呀作响混合而成的的声音。

     林凡立刻警觉,迅速闪身躲到一丛茂密的枯黄灌木后,小心地向外窥探。

     只见前方不远处,一支庞大的队伍正沿着河岸缓慢地移动。

    人数远比他之前遇到的零星流民多得多,粗略看去,恐怕有近百人,甚至更多。

    队伍拉得很长,像一条受伤的蠕虫,在泥泞中艰难前行。

     和他预想的不同,这支队伍里几乎看不到青壮的男性。

    大多是面黄肌瘦的妇人,背着包袱,牵着懵懂的孩子;还有拄着树枝、步履蹒跚的老人;一些半大的少年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惶恐和麻木。

    偶尔有几个看起来稍微强壮些的男人,也大多面带菜色,警惕地守在队伍外围,手中拿着简陋的棍棒或农具,眼神空洞而疲惫。

    几辆破烂的独轮车上堆着些家当,由瘦骨嶙峋的人费力推着,不时陷入泥坑,引来一阵低低的咒骂和无奈的帮忙。

     这是一支由老弱妇孺构成的逃难队伍。

    绝望和疲惫几乎成为笼罩他们的可见气息。

     林凡的心脏沉了下去。

    同类的数量并未带来安全感,反而凸显了某种更深重的灾难。

    是什么迫使这样一支缺乏自卫能力的队伍背井离乡?战争?饥荒? 他面临着选择。

    绕开他们,继续独自前行?还是尝试融入? 独自行动自由,但风险极高,获取信息和资源的渠道单一。

    加入队伍,或许能提供一点微弱的安全感(至少人多势众能吓退小股散兵游勇),或许能更容易获得食物和水的信息,但同时也意味着卷入麻烦,暴露在疾病、冲突和资源争夺中。

     他快速权衡着。

    最终,对信息、水源以及“人群”本身那一点点微弱庇护的渴望,压过了对麻烦的担忧。

    他可以先远远跟着,观察情况再做决定。

     他保持着几十米的距离,像一个幽灵,默默尾随着这支缓慢移动的队伍。

    工程师的本能让他很快忽略了那些悲苦的面容,转而开始分析这支队伍的“运行状况”。

     队伍的行进毫无章法。

    速度快的人很快超过慢的,导致队伍脱节,首尾不能相顾。

    不时有人因体力不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