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无声的优化与第一缕微光

关灯
日子在缓慢而痛苦的迁徙中流逝。

    林凡依旧像影子一样缀在流民队伍的后面,饥饿和寒冷是永恒的背景音,而学习语言和观察社会结构则成了他对抗绝望的日常任务。

    他对那几个基础词汇的发音越来越有把握,甚至能模糊分辨出一些简单的日常短句结构。

    那个瘸腿老兵——他内心代号为“铁叔”的男人,依旧沉默而警惕,像一块被岁月和战争磨砺过的黑铁,与周遭的混乱格格不入。

     这天午后,队伍行进到一处河岸略微内凹的浅滩。

    河水在这里相对平缓,岸边有大小不一的石块可供落脚。

    伤腿老者发出几声嘶哑的指令,队伍终于停了下来,人群如同渴死的鱼,蜂拥向河边,新一轮的混乱即将开始。

     取水,这本该是生存中最基本的活动,在此刻却演变成一场低效的灾难。

     人群挤作一团,争抢着最好的取水位置。

    哭喊声、咒骂声、木罐陶罐碰撞声不绝于耳。

    强壮者挤到最前面,用各种容器舀起浑浊的河水,过程中洒漏大半;体弱者被挤在外围,干着急却无法靠近;孩子们在人群腿缝间钻来钻去,一不小心就被撞倒,或者自己打翻好不容易取到的水,哇哇大哭。

    取到水的人想要逆着人流挤出重围同样困难重重,不时与人相撞,水花四溅。

     整个过程耗时极长,效率低下,水资源在争抢和洒漏中被大量浪费,体力在推搡和拥挤中飞速消耗,甚至还伴随着受伤的风险(一个老人差点被挤下河)。

     林凡在不远处看着,眉头越皱越紧。

    工程师的本能在他体内尖叫,这种毫无秩序的低效模式简直是对他专业精神的侮辱。

    一套简单的优化方案几乎瞬间在他脑中成型。

     问题:无序争抢导致时间浪费、资源浪费、体力浪费、高风险。

     解决方案:建立单列排队系统,实施容器接力传递,实现并行操作和资源优化配置。

     但他如何沟通?语言仍是巨大的障碍。

     他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一个风险。

    暴露自己,可能会引来麻烦。

    但看着那一片混乱和浪费,一种强烈的、想要将知识付诸实践的冲动压倒了对风险的担忧。

    他必须做点什么,哪怕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在这个世界是否可行。

     他快步从藏身处走出,但没有靠近核心的混乱区域,而是选择在人群外围,靠近那个一直试图维持秩序却收效甚微的伤腿老者附近。

     几个流民注意到他这个陌生的、突然靠近的身影,投来警惕和疑惑的目光。

    林凡没有理会,他深吸一口气,开始用手势比划。

     他先是伸出双手,掌心向下,做出一个向下按压的动作,试图表达“安静”、“停止”的意思。

    效果甚微,只有附近几个人疑惑地看着他。

     他没有气馁。

    他走到人群边缘,开始用非常夸张的动作,模仿着排队。

    他伸出手指,指向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