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无声的轰鸣

关灯
日子在沉重的石锤和苦涩的饼子之间循环,每一天都漫长得如同一个世纪。

    林凡的身体在痛苦地适应着这种原始的苦役。

    手掌的血泡破了又起,最终凝结成一层丑陋而坚硬的老茧。

    肋骨的隐痛在每一次奋力举锤时都会提醒他曾经的危机。

    肌肉酸痛成了常态,唯有夜晚蜷缩在窝棚角落那短暂的麻木睡眠,才能让他暂时忘却这一切。

     但他的大脑,却像一台无法关闭的超频计算机,在身体机械劳作的同时,疯狂地运转着,扫描、分析、记录着眼前这低效到令人发指的劳动场景。

    疲惫和痛苦无法窒息工程师的灵魂,反而像磨刀石,将他的观察力磨得愈发锐利。

     眼前的景象,在他眼中逐渐剥离了“苦役”的表象,显露出其下混乱不堪的“生产流程”。

    而这一切,在他受过的精益生产训练看来,简直是七大浪费的活体博物馆! 搬运的浪费:石料开采点和垒墙点相距超过百米,且是上坡路。

    劳工们背着沉重的石块,步履蹒跚,往返一次耗费大量时间和体力。

    为何不将垒墙点靠近开采点?或者使用简单的杠杆、滚木运输? 库存的浪费:开采出的石块往往堆积如山,等待搬运,而垒墙的劳工时常需要等待石料送来,存在大量的等待时间。

    流程完全脱节。

     动作的浪费:工具分配极度不合理。

    石锤、箩筐、木杠胡乱堆放在一起,每次开工和休息时,劳工们都要花时间寻找、争抢更趁手的工具。

    监工的管理纯粹靠吼,毫无组织。

    每个人的动作也因缺乏指导和疲劳而变得多余而低效。

     等待的浪费:如上所述,开采、运输、垒砌三个环节严重脱节,一方工作时另一方往往在等待。

    监工偶尔离开或注意力不集中时,整个“生产”就几乎陷入停滞。

     过度加工的浪费:许多石块其实无需敲击得如此细小,或者某些形状合适的石块本可直接使用,却都被要求统一敲碎,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

     缺陷的浪费:垒砌的墙面歪歪斜斜,经常坍塌,需要返工。

    敲碎的石块大小不一,难以使用。

     最重要的,人才智慧的浪费:将这些活生生的人仅仅视为消耗体力的工具,粗暴驱使,无人思考如何改进,无人倾听他们的任何想法(即使有),所有人的智慧和潜能被完全忽视、浪费。

     林凡一边机械地挥动石锤,一边在内心无声地呐喊、咆哮!每一个不必要的脚步,每一次无效的敲击,每一段空耗的等待,都像针一样刺着他追求效率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