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母亲的足迹

关灯
放大,形成一种超越传统电磁波或引力波的、真正的“超距”信息传递模式。

     她称之为“宏观量子共振”。

     笔记中充满了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抽象的场论模型,但核心思想清晰得令人战栗:宇宙本身,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基于某种“清-场”动态平衡的信息处理系统。

    而“意识”,并非仅仅是大脑的副产品,可能是一种能够与这个底层“清-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特殊“谐振器”。

     更让顾临后背发凉的是苏夏的警告。

    她在笔记中明确写道,这种“宏观量子共振”若被不当激发,或者被“错误类型”的意识或结构所响应、固化,可能会在现实层面引发“结构性改变”——一种对现有物质和能量形态的“覆盖”或“重写”。

    她甚至用草图描绘了这种“结构性改变”可能呈现的形态:物质呈现出非自然的几何秩序,能量流动路径被固化,整体趋向于一种更高效率、更低熵,但也更……僵硬的稳定状态。

     那草图的形态,与王强手臂上的晶化结构,与顾心MRI影像中肿瘤边缘的高密度晶体阴影,有着惊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相似性! 苏夏不仅预言了这种可能性,她甚至还基于理论,反向设计了一种小型的“谐振器”实验方案,旨在验证并尝试主动激发或调制这种共振。

    笔记的附录里,有手绘的谐振器结构图——其核心传感元件的布局、能量引导的回路,与苏夏那枚异常腕表的内部设计(顾临曾试图拆卸研究过),几乎一模一样! 腕表,就是那个小型化的“谐振器”!它不是一个被动的接收装置,它本身就具备与宇宙底层“清-场”互动的能力! 顾临继续深入挖掘笔记的关联档案,发现苏夏曾深度参与过一个代号“彼岸计划”的高度保密项目。

    该项目的目标,竟然是尝试接收并解读来自火星萨希斯高原古文明遗迹中,持续散发出的、极其微弱且无法用常规物理理论解释的“非自然量子信号”。

    笔记中提到,火星遗迹的能量符号,与她理论中的“宏观量子共振”模型存在“令人不安的契合度”。

     “彼岸计划”在数年前,因“主要参与者苏夏意外身亡”及“研究长期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而被无限期搁置。

     意外身亡……顾临的心猛地一抽。

    以前他从未怀疑过这个结论,但此刻,结合苏夏研究的先知性和危险性,他脑海中不可抑制地浮现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