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改良整流器

关灯
自锦绣阁那场春雨中的偶遇,已过去数日。

    林砚并未将那惊鸿一瞥的苏家小姐过多放在心上,于他而言,那不过是波澜微起的生活中一段极小插曲,眼下有更切实紧要的事情占据着他的心神。

     那座位于外城西水门附近的僻静小院,才是他真正倾注心力的所在。

     此前用普通陶罐、铜管搭建的简易蒸馏装置,虽勉强能出酒,但效率低下,密封不佳,所得酒液杂质多,度数也徘徊在二十度上下,距离他心目中能称得上“利器”的高度酒相去甚远。

    几次试验下来,积累的经验与挫败感同样多。

    林砚深知,若想在这上面有所突破,乃至成为日后或许能依仗的资本,设备升级势在必行。

     这日,他再次借口出门闲逛,带着小翠直奔西市。

    不同于售卖绫罗绸缎、文玩古董的主街,西市边缘聚集着许多手艺人的作坊,铁匠铺、木匠铺、铜匠铺毗邻而居,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不绝于耳,空气中弥漫着金属、木材和炭火的气息。

     林砚的目标是一家门脸不大,但门口挂着“精工细作”木牌的铜匠铺。

    老师傅约莫五十岁年纪,古铜色的脸庞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手指粗糙却异常灵巧,正就着炉火仔细捶打一件铜壶。

     “老师傅,可否依图打造几件东西?”林砚上前,从袖中取出一张早已画好的草图。

     图纸上画的并非什么复杂机械,而是一些形状奇特的铜制部件:一段被精心拗成密集螺旋状的细长铜管,几个带有凸缘边缘、明显用于密封连接的盖子,还有几个带开关的龙头接口。

    这些设计融合了林砚脑中基础的物理知识和对此世工艺水平的估算。

     老师傅放下锤子,接过图纸,眯着眼看了半晌,眉头微微蹙起,手指点着那螺旋状的铜管:“小哥,这盘蛇似的细管拗起来极费工夫,要管内壁光滑匀称,不断不瘪,更是难办。

    还有这盖子的凸缘,须得分毫不差才能严丝合缝……价钱可不便宜。

    ” “价钱好商量,”林砚语气平静,“关键是做工要精细,特别是接口处和管内壁,务必光滑。

    多久能取?” 老师傅掂量了一下图纸,又看了看林砚虽衣着素净但料子极好的锦袍,沉吟道:“最快也得三日。

    光是这盘蛇管,没一天工夫细细打磨拗不出来。

    ” “可以。

    这是定钱。

    ”林砚爽快地付了定金,又叮嘱道,“此事我不希望旁人知晓,还请老师傅行个方便。

    ” 老师傅在这西市混迹多年,深知有些富家子弟就爱鼓捣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也不多问,只是点头:“小哥放心,小老儿这铺子,出了名的嘴严手稳。

    ” 定了关键部件,林砚又去陶器店,特意定制了几个厚壁、窄口、带流嘴的陶罐,更适合加热和蒸汽导出。

    随后采购了上好的木炭、一批品质更佳的高粱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