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一次发力

关灯
冬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老屋墙角的几丛枯草却已悄然探出一点倔强的新绿。

    陆平的生活依旧困在面馆的水池和老屋的院子之间,但一种缓慢而坚韧的节奏感,已在这两点一线中悄然形成。

     站桩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

    虽然姿势依旧带着几分生涩,膝盖的刺痛在久站后仍会袭来,但那种因“松沉”而引动的、从脚底升起的温热感,已成了每次站桩时最真切的期待和慰藉。

    它像一条微弱却执着的小溪,在身体内部流淌,所过之处,驱散寒冷,缓解僵直,带来一种奇异的、内里的充盈。

     他开始尝试拳谱上那些简单的动作,比如撑捶。

     图上的小人,弓步前踏,一拳直出,力贯拳面。

    旁边注解:“劲起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崩撼突击,直来直往。

    ” 看图和亲身演练,完全是两回事。

    陆平照着样子,左脚前踏成弓步(膝盖立刻传来熟悉的压力感),右拳收在腰间,然后奋力向前打出。

    动作僵硬而散乱,感觉力量全憋在肩膀上,拳头软绵绵地戳出去,别说“崩撼突击”,连一阵风都带不起来。

    腰胯像是锈死的轴承,纹丝不动,完全感受不到“主宰”的感觉。

     他反复尝试,对照着模糊的图解和父亲潦草的笔记(“劲未通,只在肩上,如僵木”),调整着脚步的宽度、膝盖弯曲的角度、出拳时肩膀的松紧。

    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别扭和挫败。

    那本应贯通一体的力量,在他身上断成了一截一截。

     院子里没有沙袋,只有墙角堆着的一个装满了旧衣服和稻草的破麻袋,是他用来练习的“靶子”。

    对着麻袋练撑捶,拳头打上去,发出沉闷的噗噗声,麻袋微微晃动,仅此而已。

     这天晚上,结束了一天的油腻劳作,陆平照例在院子里站桩。

    温热感在腿间流转,驱散了部分疲惫。

    收势后,他走到麻袋前,准备再练几遍撑捶。

     他摆开架势,左脚前踏,右拳收腰。

    这一次,他没有急着发力。

    他闭上眼睛,回忆着站桩时那种“松沉”的感觉。

    肩膀放松,微微下沉(刻意模仿已经少了很多),意念沉入腰腹,感受着脚底透过布鞋传来的、坚实土地的触感。

    他想象着那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