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信义
关灯
小
中
大
北海城内的喧嚣随着夜幕的降临渐渐沉淀。
庆功的筵席早已散去,孔融府邸的书房内却依旧灯火通明,气氛凝重。
空气中残留着酒肉的香气,却被更浓烈的忧虑所覆盖。
孔融坐在主位,脸上庆功的红晕已然褪尽,只剩下深深的疲惫与焦灼。
糜竺坐在下首,将徐州使者带来的噩耗,连同张闿劫杀曹嵩、曹操迁怒于陶谦,纵兵大掠、屠戮徐州百姓,如今大军围困郯城的惨状,一一道来。
他的声音低沉而压抑,每一个字都像是浸透了血泪。
孔融听罢,须发微颤,猛地一拍案几:“岂有此理!曹孟德此举,与禽兽何异!陶恭祖仁厚长者,竟遭此无妄之灾,苍生何辜!” 他霍然转向坐在一旁的刘备,眼中燃烧着激愤的火焰:“玄德!你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今曹操倚仗兵锋,残害百姓,视人命如草芥,此乃人神共愤之举!融与陶恭祖有旧谊不假,然今日欲往救徐州,更是为大义所在!玄德你素以仁义闻达天下,岂能坐视徐州百万生灵涂炭而无动于衷?愿你与融同往,共诛此獠,伸张正义!”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备身上。
关羽丹凤眼微睁,张飞环眼圆瞪,气息都粗重了几分。
糜兰坐在糜竺身侧,目光沉静,心中却如明镜:这是历史车轮转向的关键时刻,也是真正看清这位“刘皇叔”底色的时候。
刘备端坐椅上,一身简朴的甲胄尚未卸去。
他没有立刻回应孔融慷慨激昂的请命,而是微微垂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案几边缘。
灯火在他敦厚的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那双温和的眼眸深处,是翻腾的波涛。
片刻,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孔融,最终落在糜竺写满焦虑与期盼的脸上,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重: “陶恭祖……乃仁人君子,徐州百姓何其无辜!备……深知此理。
然……”他话锋一转,坦然而无奈,“备非敢推辞,实乃力有未逮。
平原小县,兵微将寡,粮秣匮乏。
今虽解北海之围,然所部疲惫,军械损耗甚巨。
若以此疲敝之师,仓促远赴徐州,直面曹操虎狼之众,非但难解徐州之困,恐徒增伤亡,反陷自身于绝地,更负文举兄与徐州父老所托。
此非备所愿也。
” 孔融闻言,急切之情溢于言表:“玄德公
庆功的筵席早已散去,孔融府邸的书房内却依旧灯火通明,气氛凝重。
空气中残留着酒肉的香气,却被更浓烈的忧虑所覆盖。
孔融坐在主位,脸上庆功的红晕已然褪尽,只剩下深深的疲惫与焦灼。
糜竺坐在下首,将徐州使者带来的噩耗,连同张闿劫杀曹嵩、曹操迁怒于陶谦,纵兵大掠、屠戮徐州百姓,如今大军围困郯城的惨状,一一道来。
他的声音低沉而压抑,每一个字都像是浸透了血泪。
孔融听罢,须发微颤,猛地一拍案几:“岂有此理!曹孟德此举,与禽兽何异!陶恭祖仁厚长者,竟遭此无妄之灾,苍生何辜!” 他霍然转向坐在一旁的刘备,眼中燃烧着激愤的火焰:“玄德!你乃汉室宗亲,中山靖王之后!今曹操倚仗兵锋,残害百姓,视人命如草芥,此乃人神共愤之举!融与陶恭祖有旧谊不假,然今日欲往救徐州,更是为大义所在!玄德你素以仁义闻达天下,岂能坐视徐州百万生灵涂炭而无动于衷?愿你与融同往,共诛此獠,伸张正义!”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刘备身上。
关羽丹凤眼微睁,张飞环眼圆瞪,气息都粗重了几分。
糜兰坐在糜竺身侧,目光沉静,心中却如明镜:这是历史车轮转向的关键时刻,也是真正看清这位“刘皇叔”底色的时候。
刘备端坐椅上,一身简朴的甲胄尚未卸去。
他没有立刻回应孔融慷慨激昂的请命,而是微微垂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粗糙的案几边缘。
灯火在他敦厚的脸上投下摇曳的阴影,那双温和的眼眸深处,是翻腾的波涛。
片刻,他抬起头,目光扫过孔融,最终落在糜竺写满焦虑与期盼的脸上,声音低沉而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重: “陶恭祖……乃仁人君子,徐州百姓何其无辜!备……深知此理。
然……”他话锋一转,坦然而无奈,“备非敢推辞,实乃力有未逮。
平原小县,兵微将寡,粮秣匮乏。
今虽解北海之围,然所部疲惫,军械损耗甚巨。
若以此疲敝之师,仓促远赴徐州,直面曹操虎狼之众,非但难解徐州之困,恐徒增伤亡,反陷自身于绝地,更负文举兄与徐州父老所托。
此非备所愿也。
” 孔融闻言,急切之情溢于言表:“玄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