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意念的延伸

关灯
低语和背面未知的扫描,他咬紧牙关,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组。

    他借鉴了计算机并行处理的概念,将意识底层结构进行优化,试图找到那个既能保持独立运作,又不脱离本体控制的平衡点。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在某一次全神贯注的尝试中,一缕微弱但稳定的、带着他独特印记的“子意念”,终于成功地分离出来,如同卫星般环绕着他的主意识核心缓缓旋转! 成功了! 虽然这缕子意念极其微弱,只能进行最简单的存在性感知(比如前方是否有障碍,能量场是否稳定),维持时间也很短,但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这意味着他从此可以“分身”多处,极大地扩展了他的行动范围和效率。

     第二步,是“塑形”。

     望舒引导他,如何利用月华能量,不仅仅是滋养意识,更是为意识“塑形”。

    不是塑造物质躯体,而是将无形的意念,暂时固化为更具备干涉力的“能量结构”。

    可以是极细的探针,用于最精密的能量节点探查;可以是薄而韧的能量刃,用于在必要时进行切割或防御;甚至可以是一个微小的、具备简单逻辑判断能力的能量符文,用于标记地点或触发预设的警报。

     这需要对能量拥有极高的微观操控能力。

    林渊沉浸在不断的练习中。

    他在月壤上刻画着看不见的符文,尝试用能量刃切削岩石的微观结构,将子意念探针深入能量溪流,去感受其中最细微的波动变化。

    失败是常态,能量结构崩溃时引发的微小反噬也让他苦不堪言。

     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随着练习的深入,他对能量的掌控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他可以将能量压缩得更加凝实,可以将意念塑造成更加复杂的形态,维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在这个过程中,他对自己所处的静海基地遗址,有了更深入的发现。

    通过子意念的细微探查和能量塑形后的精密扫描,他在阿波罗下降级平台下方一个极其隐蔽的、被月尘覆盖的角落,发现了一个非自然的能量节点。

     这个节点并非月球原生能量脉络的一部分,也不是人类科技造物所能产生。

    它非常微小,能量反应微弱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其结构却异常精巧、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