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主动干涉
关灯
小
中
大
JPL的探测信号如同逐渐收紧的网,格陵兰组织的伪装渗透如同暗流中的毒刺,双重压力让林渊感到前所未有的紧迫。
被动隐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他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在彻底暴露之前,掌握与故乡沟通的主动权,至少,要引导事态向可控的方向发展。
那个大胆的念头再次浮现,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和坚定——他需要与地球建立一种更直接、更明确的联系。
不是之前那种通过能量脉络间接传递的、容易被误解或忽略的微弱信号,而是能够在地球上引起无法忽视的、确凿无疑的物理证据。
他想到了最初苏醒时的构想,那个因力量不足和风险巨大而一度搁置的计划——在月面上刻字。
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的他,对能量的精细操控已非吴下阿蒙,对月球环境的理解也远超当初。
更重要的是,他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迫切的必要性。
他不再犹豫,开始为这次“主动干涉”进行周密的准备。
首先,是选址。
他需要一处平坦、开阔、易于被地球望远镜观测到,同时又相对远离能量脉络敏感节点和囚徒封印的区域。
他驾驭着六棱柱晶体,在静海范围内仔细勘察,最终选定了一片位于静海边缘、地势平缓、月尘覆盖较厚的区域。
其次,是“刻刀”的制备。
他不再满足于简单地用能量冲击月壤,那样效率低下,痕迹粗糙,且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能量扰动。
他需要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工具”。
他调动起全部的精力和对能量结构的理解,开始构筑一个专门用于微观物质操控的能量装置。
他借鉴了构筑稳定六棱柱的经验,但这次的目标不是维持自身存在,而是实现精准的“切割”与“塑形”。
他反复调整能量回路的频率和结构,使其能量输出高度集中、稳定,并且能够将他的意念精准地转化为物理层面的作用力。
失败依旧在所难免。
能量束要么过于发散,无法有效作用;要么过于狂暴,引发小范围月尘飞扬;要么结构不稳,瞬间崩溃。
但他锲而不舍,如同最执着的工匠,反复打磨着这件无形的工具。
终于,在一个能量潮汐相对平稳的下午(根据地球相位估算),他成功地将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由高度压缩的月华能量构成的、散发着微弱银光的“刻写笔”稳定在了手中(意念操控中)。
这支“笔”的尖端,能量被约束在纳米级别,其振动频率可以根据他的意念进行微调,足以在不引发大规模能量波动的前提下,精准地汽化或移动月尘颗粒。
工具已成,接下来,就是内容。
他需要传递的信息,必须简洁、明确,且能迅
被动隐匿,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他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在彻底暴露之前,掌握与故乡沟通的主动权,至少,要引导事态向可控的方向发展。
那个大胆的念头再次浮现,并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晰和坚定——他需要与地球建立一种更直接、更明确的联系。
不是之前那种通过能量脉络间接传递的、容易被误解或忽略的微弱信号,而是能够在地球上引起无法忽视的、确凿无疑的物理证据。
他想到了最初苏醒时的构想,那个因力量不足和风险巨大而一度搁置的计划——在月面上刻字。
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的他,对能量的精细操控已非吴下阿蒙,对月球环境的理解也远超当初。
更重要的是,他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迫切的必要性。
他不再犹豫,开始为这次“主动干涉”进行周密的准备。
首先,是选址。
他需要一处平坦、开阔、易于被地球望远镜观测到,同时又相对远离能量脉络敏感节点和囚徒封印的区域。
他驾驭着六棱柱晶体,在静海范围内仔细勘察,最终选定了一片位于静海边缘、地势平缓、月尘覆盖较厚的区域。
其次,是“刻刀”的制备。
他不再满足于简单地用能量冲击月壤,那样效率低下,痕迹粗糙,且容易引发不必要的能量扰动。
他需要一件真正意义上的“工具”。
他调动起全部的精力和对能量结构的理解,开始构筑一个专门用于微观物质操控的能量装置。
他借鉴了构筑稳定六棱柱的经验,但这次的目标不是维持自身存在,而是实现精准的“切割”与“塑形”。
他反复调整能量回路的频率和结构,使其能量输出高度集中、稳定,并且能够将他的意念精准地转化为物理层面的作用力。
失败依旧在所难免。
能量束要么过于发散,无法有效作用;要么过于狂暴,引发小范围月尘飞扬;要么结构不稳,瞬间崩溃。
但他锲而不舍,如同最执着的工匠,反复打磨着这件无形的工具。
终于,在一个能量潮汐相对平稳的下午(根据地球相位估算),他成功地将一个结构极其复杂、由高度压缩的月华能量构成的、散发着微弱银光的“刻写笔”稳定在了手中(意念操控中)。
这支“笔”的尖端,能量被约束在纳米级别,其振动频率可以根据他的意念进行微调,足以在不引发大规模能量波动的前提下,精准地汽化或移动月尘颗粒。
工具已成,接下来,就是内容。
他需要传递的信息,必须简洁、明确,且能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