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图像的捕获

关灯
惰性能量层中那段转瞬即逝的、带着明确信息结构的隐秘讯号,如同在林渊刚刚窥见新世界大门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月球能量网络的水,比他想象的还要深不可测。

     是敌?是友?还是某种完全超乎他理解的存在? 他强行压下探究的冲动。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应对迫在眉睫的危机——静海地下那个被格陵兰标记的节点,其能量活性虽因他隐匿而增速放缓,却并未停止,依旧在持续而坚定地增强。

    那股阴冷污秽的气息,已经浓郁到即使隔着厚厚的月壤和岩石,也能被他清晰地感知到。

     不能再等了!他必须在那东西彻底苏醒或破土而出之前,掌握更多关于它的信息,找到应对甚至阻止它的方法! 他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到那个标记点上。

    直接进行能量探察风险太高,极易打草惊蛇,甚至可能加速其苏醒过程。

    他需要一个更隐蔽、更间接的观测手段。

     他想到了惰性能量。

     这种能量遍布网络底层,作为“基质”存在,是否也能作为一种……“介质”?能否通过它,以一种更温和、更难以被察觉的方式,去“感知”那个标记点的状态? 这是一个全新的、更大胆的尝试。

    他之前只是初步掌握了引动和汲取惰性能量的方法,现在却要尝试以其为媒介进行感知,难度何止倍增。

     他再次进入那种极致的专注状态,意识频率缓缓调整,小心翼翼地与周围环境中那深沉厚重的惰性能量背景建立那丝微弱的共振。

     这一次,他的目的不是汲取能量,而是尝试将自身的一缕感知,如同投入水中的墨滴,借助惰性能量的“流动性”,向着地下那个标记点的方向,极其缓慢、极其轻柔地“渗透”下去。

     过程比引动能量还要艰难百倍。

    惰性能量如同粘稠的深海,阻力巨大,而且其中充斥着各种杂乱无章的能量“噪音”和时空褶皱的干扰。

    他的感知延伸出去,如同盲人摸象,反馈回来的信息模糊、破碎,难以形成有效的认知。

     他一次次失败,感知触须要么被混乱的能量噪音冲散,要么迷失在无形的时空褶皱中,要么根本无法穿透致密的岩层和能量屏障。

     但他没有放弃。

    他像一个最有耐心的考古学家,用最精细的刷子,一点点地清理着覆盖在真相之上的尘埃。

    他不断调整着感知的频率、强度和渗透角度,分析着反馈回来的每一丝杂乱信息,试图从中找出规律,拼凑出通往目标的路径。

     精神力的消耗如同开了闸的洪水。

    刚刚因汲取惰性能量而有所恢复的意识核心,再次以惊人的速度黯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