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海与礁石的絮语

关灯
,像细碎的星光,照亮了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真正震撼心灵的包容,往往诞生于极端的考验中。

    在敦煌研究院,我曾听讲解员讲述常书鸿的故事。

    这位留学法国的画家,在看到莫高窟壁画的刹那,毅然放弃优渥生活,扎根荒漠五十载。

    面对文物被盗、经费短缺的困境,他不仅修复洞窟,还包容接纳了许多有的画师——有人曾沾染恶习,有人性格孤僻,但在常书鸿眼中,只要能守住壁画,其他都不重要。

    这种超越个人得失的包容,让千年文明得以延续。

     包容的力量,也在文化的碰撞中熠熠生辉。

    泉州的开元寺里,宋代的石柱上雕刻着印度教的狮身人面像;广州的陈家祠,西式的彩色玻璃与中式木雕和谐共生;北京的牛街,清真寺与胡同里的四合院比邻而居。

    这些建筑无声诉说着:真正的文明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而是海纳百川的融合。

    就像丝绸之路上的驼队,带着茶叶、香料与信仰,在交流中织就共同的记忆。

     但包容不是无原则的纵容。

    在云南支教时,我发现学生阿木总偷拿同学的文具。

    家访后得知他父母离异,缺乏关爱。

    我没有当众批评,而是每天放学后陪他写作业,送他小本子:以后需要什么,告诉老师。

    渐渐地,阿木眼中的戒备化作依赖,主动归还了所有物品。

    这让我明白:包容需要智慧,既要接纳过错,也要引导改正,就像大海接纳礁石,也用浪花打磨它的棱角。

     暮色渐浓时,我再次望向大海。

    退潮的沙滩上,寄居蟹背着形态各异的螺壳漫步,小螃蟹在礁石缝隙间穿梭,不同的生命共享着同一片海滩。

    海风送来远处寺庙的钟声,与海浪的低语交织成曲。

    原来包容是生命最本真的姿态,是礁石承受海浪冲击的坚韧,是大海容纳百川的胸怀,是在差异中寻找共鸣,在矛盾中孕育和谐。

    当我们学会以包容之心对待世界,便会发现:每一种存在都值得尊重,每一份独特都自有光芒,而这万千不同汇聚在一起,才构成了如此绚丽多彩的人间。

     喜欢昔:请大家收藏:()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