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暗夜中的烛火

关灯
暗夜中的烛火 深冬凌晨,我在急诊室走廊遇见那位拄拐杖的志愿者。

    他戴着红袖章,正弯腰帮老人填写挂号单,白发在白炽灯下微微发亮。

    消毒水的气味里,这个普通的身影突然让我想起无数个相似的画面:暴雨中疏导交通的交警、山区支教的年轻教师、实验室里彻夜研究的科研人员……这些在时光长河中默默发光的奉献者,用行动诠释着生命最厚重的意义。

     儿时对奉献的感知,藏在外婆的针线筐里。

    每当邻里有人需要帮忙,她总会放下手中的活计。

    记得那年隔壁张奶奶生病,外婆连续半月上门照料,熬药做饭、洗衣擦身,从不嫌脏嫌累。

    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辛苦,她一边纳着鞋底一边说:人活一世,总要给别人留点暖。

    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布满皱纹的手上,银针穿梭间,我第一次读懂了奉献的温柔。

     校园时光里,奉献是晚自习后不灭的灯光。

    初三那年,数学老师王老师查出重病,却坚持带完毕业班。

    化疗后的他身形消瘦,声音沙哑,可每当在讲台上拿起粉笔,眼里依然闪烁着炽热的光。

    有次下暴雨,他冒雨赶来补课,浑身湿透却笑着安慰我们:不能耽误你们的前程。

    毕业典礼那天,我们全班同学自发为他唱起《夜空中最亮的星》,泪水模糊了视线,也照亮了奉献最动人的模样。

     职场初期的一次经历,让我真正触摸到奉献的重量。

    公司承接了偏远山区的扶贫项目,需要派人驻点半年。

    项目条件艰苦,交通不便,生活设施简陋,大家都沉默不语。

    这时,入职不久的小林站了出来:我年轻,让我去吧。

    在那里,他白天走访农户,帮他们规划产业;晚上挑灯整理数据,制定帮扶方案。

    半年后,当看到老乡们丰收的笑脸,他黑瘦的脸上绽放出最灿烂的笑容。

    他说:原来付出比得到更让人幸福。

     生活中的奉献,往往藏在最平凡的坚守里。

    巷口的修鞋匠张大爷,几十年如一日,免费为孤寡老人修鞋;社区的李阿姨,退休后组建了爱心厨房,每天为独居老人送去热乎的饭菜;深夜的便利店,店员总会为环卫工人留一杯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