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后汉夜袭?我早设“声光预警系统”

关灯
第25章:后汉夜袭?我早设“声光预警系统” 漳河岸边的风裹着湿气,柴荣望着上游后汉士兵忙碌筑坝的身影,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马鞍。

    水源被断是死局,硬闯筑坝工地会陷入敌军包围,可坐视不管,不出三日邺都就会陷入无水困境。

    郭荣在一旁急得直跺脚:“荣儿,要不咱们派一队精锐,趁夜去拆了他们的堤坝?” “不行。

    ”柴荣摇头,“李守贞既然敢筑坝,肯定在附近设了埋伏,咱们去多少人都是送命。

    而且,他明着断水,说不定暗地里还想趁咱们慌乱时夜袭,得两手准备。

    ” 回到邺都后,柴荣立刻召集将领,分下两项任务:一是让郭荣带领百姓在城内挖井,寻找地下水应急;二是由他亲自设计一套“声光预警系统”,防备后汉夜袭。

    将领们虽不解“声光预警”是什么,却也知道柴荣总有奇招,纷纷领命而去。

     当晚,柴荣带着士兵在城外忙活起来。

    他们沿着城墙根,每隔三十步埋下一根削尖的木桩,木桩上拴着一串铜铃,铜铃外罩着草席——这是“绊马索预警”,只要有骑兵或步兵靠近,碰倒木桩就会触发铜铃。

    接着,又在城墙上每隔五十步挂起一盏“烽火灯”,灯旁放着硫磺和硝石,约定“一处遇袭,点燃烽火灯,相邻三盏灯依次响应”,确保全城能快速知晓敌情。

     “公子,这铜铃和灯笼真能管用?”负责巡查的张武还是有些怀疑,“要是后汉士兵小心避开木桩,不就没用了?” 柴荣笑着递给他一个陶罐:“这里面装的是石灰粉,你让人在木桩附近撒上一圈。

    夜里视线差,他们就算避开木桩,也会踩上石灰粉,留下脚印,咱们顺着脚印就能找到他们的踪迹。

    ”张武接过陶罐,彻底服了——这一套组合下来,简直是天罗地网。

     与此同时,郭荣带领百姓挖井的事却遇到了麻烦。

    连续挖了五口井,全是枯井,百姓们渐渐失去耐心,有人抱怨:“挖了半天什么都没有,还不如早点逃出去!”郭荣急得满头大汗,却只能一遍遍地安抚:“大家再坚持坚持,说不定下一口井就能出水!” 就在这时,柴荣巡查回来,看到百姓们的情绪,立刻让人抬来一块木板,在上面画了一张“邺都地下水位示意图”——这是他根据现代地理知识,结合邺都的河流走向推测出来的。

    “大家看,”柴荣指着示意图,“咱们之前挖井的地方都在地势高的地方,地下水少。

    咱们往城南的低洼处挖,肯定能找到水!” 百姓们将信将疑,跟着柴荣往城南去。

    果然,在城南的空地挖了不到三尺,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