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博弈升级

关灯
“火种”计划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了林墨的肩头。

    这不再是为了一部小说构建世界观,而是为整个文明的未来绘制生存蓝图。

    他几乎将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烛龙”指挥中心那间属于他的保密分析室内,苏晚晴也获得了相应的辅助权限,两人常常在加密网络的两端,为了一个模型参数或一段信号特征分析讨论至深夜。

     林墨提交的初步报告,融合了“黑暗森林”的冷酷逻辑与对信号“自主进化”特性的新观察,提出了数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推演: 可能性一:播种者。

    信号源是一种宇宙尺度的“生命”或“意识”散播其存在形式的工具,如同蒲公英播种。

    其学习与互动,是为了评估“土壤”(即地球文明)是否适合“生长”。

    友好与否,取决于它需要怎样的“生长环境”。

     可能性二:清道夫。

    一种专门负责“清理”宇宙中可能对某种更高秩序构成威胁的、过于“活跃”或“无序”的年轻文明的机制。

    其试探,是为了确认清理的必要性与代价。

     可能性三:观测者/实验员。

    一个远超人类理解范畴的高级存在,正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观察着地球文明,信号是其观测仪器的一部分。

    人类的任何反应,都只是实验数据。

    而实验结束后,样本通常会被处理掉。

     每一种可能性,都指向一个比毁灭更加令人绝望的未来。

     “烛龙”高层对林墨的报告高度重视,但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一部分人认为应当采取更积极的接触策略,试图建立沟通,化解误会;另一部分则坚决主张继续强化隐蔽和防御,遵循“黑暗森林”法则。

     而就在高层争论不休时,信号再次出现了变化。

     它不再尝试攻击或学习具体协议,而是开始向地球方向持续广播一段极其复杂、却又仿佛蕴含某种内在数学美感的……“试题”。

     这段“试题”由一系列层层嵌套的数学难题、逻辑悖论和物理常数推演构成。

    其难度从人类研究生水平,以指数级速度攀升至当前理论物理的边界,甚至隐约触及了一些尚在假说阶段的超弦理论模型。

     “它在测试我们。

    ”林墨看着那如同天书般的“试题”,对视频连线另一端的雷负责人和陈负责人说道,“测试我们的智力上限,我们的科技潜力,我们的……文明等级。

    ” “答不出来会怎样?”吴女士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