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开垦
关灯
小
中
大
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壮实。
挤完牛奶后,程一琳会将一部分牛奶煮沸杀菌,然后分装在从帆船上带来的陶碗里,留作早餐和午餐的饮品。
剩下的牛奶则被她用来制作奶酪和羊奶糕。
制作奶酪时,她按照帆船上食谱的记载,将牛奶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加入酵母发酵,待牛奶凝结后,用纱布过滤掉多余的水分,再放在通风处晾干。
几天后,一块块质地紧实、奶香浓郁的奶酪就做好了,口感醇厚,十分美味。
而制作羊奶糕时,她会将羊奶与从帆船上收集的面粉混合,加入少量蜂蜜,揉成面团后分成小块,放在用石头垒成的烤炉里烘烤。
烤好的羊奶糕金黄诱人,外酥里嫩,带着羊奶的清香和蜂蜜的甜味,成了他们闲暇时的零食,也能在外出劳作时当作干粮。
除了处理奶品,程一琳还要负责割草喂羊喂牛。
每天上午,她都会背着竹筐,提着一把轻便的砍刀,前往岛上的草地割取新鲜的青草。
她挥舞砍刀的动作愈发娴熟,刀刃划过青草的声音清脆利落,很快就能割满一筐。
随后,她会分别将青草送到山羊围栏、野猪围栏和牛群的栖息地,看着牲畜们大口大口地吃着,脸上总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这些砍刀都是当初从帆船上收集的,经过妥善保管,依旧锋利耐用。
午后的时光,程一琳则会留在洞穴附近忙碌。
她要么拿着砍刀修剪洞穴周围的杂枝,让庇护所周围更加整洁开阔;要么烤面包,将从帆船上收集的面粉加水和好,发酵后做成面包坯,放在烤炉里烘烤。
烤面包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吸引着大黄和小灰在旁边徘徊,时不时发出期待的叫声。
傍晚时分,程一琳会提前做好晚饭,等待顾牧归来。
洞穴内的灯火温暖而明亮,餐桌上摆放着香喷喷的饭菜——可能是鲜美的鱼汤、烤得金黄的面饼,也可能是炖得软烂的野猪肉和炒青菜。
顾牧回来后,两人便围坐在餐桌旁,一边享用晚餐,一边分享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气氛温馨而融洽。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多和两人日常消耗的增加,从帆船上收集的粮食渐渐捉襟见肘。
这天晚上,顾牧打开洞穴深处的储物间,里面整齐地堆放着当初从帆船上搬运回来的粮食袋。
他逐一清点,发现原本满满的储物架如今只剩下十一袋粮食——三袋小麦、四袋面粉和四袋稻谷,每一袋都已消耗过半。
看着这些日渐减少的粮食,顾牧眉头微微皱起:“程一琳,你看,船上的粮食已经消耗了大半了。
我一个人在岛上生活了一年多,已经用掉了不少,现在又多了牲畜和你,照这个消耗速度,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程一琳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担忧:“是啊,之前没仔细算过,现在一看确实不多了。
这些粮食既要供我们两人食用,还要留一部分作为牲畜的补充饲料,确实紧张。
”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开垦土地种粮食。
”顾牧语气坚定地说道,“之前从帆船上找到的谷物种子还很充足,只要种下去,悉心照料,不出几个月就能收获,到时候就能自给自足了。
” “嗯!岛的南边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也肥沃,很适合开垦种地。
”程一琳点头附和,眼中重新燃起希望,“而且我们还有四头大黄牛,开垦土地的时候正好能派上用场,能省不少力气。
” 两人一拍即合,立刻详细商量起开垦土地的计划。
顾牧负责制作简易的耕具,利用从帆船上收集的铁制品和粗壮的木材,打造适合黄牛牵引的犁;程一琳则负责整理种子、准备草料,同时提前熟悉黄牛的习性,以便后续配合耕作。
两人都配备了趁手的砍刀和锄头,这些农具无一例外都是从帆船上收集后储存至今的。
接下来的两天,顾牧全身心投入到耕具的制作中。
他从储物间找出几块厚实的铁板,用锤子敲打平整,磨制成犁铧的形状,再将其牢牢固定在粗壮的硬木上,做成犁的主体。
然后,他又用绳索编织成牵引的缰绳,在犁的尾部安装上扶手,方便操控方向。
经过两天的忙碌,一架简易却坚固的木犁终于制作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一琳则每天都去牛群栖息地,给四头大黄牛投喂新鲜的草料和少量谷物,试图与它们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起初,大黄牛对她还有些警惕,但随着程一琳每天准时出现,温柔地抚摸它们的脊背,给它们梳理鬃毛,渐渐放下了戒备,见她走近便会主动凑上来蹭她的手心。
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垦土地的工作正式开始。
这天清晨,顾牧牵着木犁来到岛的南边,程一琳则带着四头大黄牛随后赶来。
顾牧将犁的缰绳套在两头体型最为壮硕的黄牛身上,自己扶着犁的扶手,程一琳则在旁边牵引着黄牛,引导它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驾!”顾牧轻喝一声,手中的缰绳微微用力。
两头黄牛会意,迈开沉重的步伐向前走去,木犁的犁铧深深插入泥土中,随着黄牛的前进,翻起一道道整齐的土垄。
坚硬的土地在黄牛的牵引下变得松软,比人工挖掘效率高出了数倍。
程一琳在旁边不断调整着方向,时不时给黄牛投喂一把草料,安抚它们的情绪。
另外两头黄牛则在不远处的草地上等候,随时准备替换劳作的伙伴。
大黄和小灰也跟在旁边,时而在田埂上奔跑,时而趴在一旁休息,像是在为两人加油鼓劲。
正午的阳光十分强烈,晒得人皮肤发烫。
顾牧的额头上布满了汗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泥土里,瞬间被吸收。
他扶着犁的手臂因为长时间用力而有些酸痛,但看着翻起的肥沃土壤,心中充满了动力。
程一琳也累得气喘吁吁,脸颊被晒得通红,却依旧坚持在旁边牵引着黄牛,时不时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汗水。
休息时,两人坐在田埂上,喝着随身携带的温水,吃着程一琳提前做好的羊奶糕。
“有黄牛帮忙就是不一样,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几天就能把三亩地都翻完。
”顾牧看着眼前翻好的土地,感慨地说道。
“是啊,之前还担心人力不够,现在有它们帮忙
挤完牛奶后,程一琳会将一部分牛奶煮沸杀菌,然后分装在从帆船上带来的陶碗里,留作早餐和午餐的饮品。
剩下的牛奶则被她用来制作奶酪和羊奶糕。
制作奶酪时,她按照帆船上食谱的记载,将牛奶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加入酵母发酵,待牛奶凝结后,用纱布过滤掉多余的水分,再放在通风处晾干。
几天后,一块块质地紧实、奶香浓郁的奶酪就做好了,口感醇厚,十分美味。
而制作羊奶糕时,她会将羊奶与从帆船上收集的面粉混合,加入少量蜂蜜,揉成面团后分成小块,放在用石头垒成的烤炉里烘烤。
烤好的羊奶糕金黄诱人,外酥里嫩,带着羊奶的清香和蜂蜜的甜味,成了他们闲暇时的零食,也能在外出劳作时当作干粮。
除了处理奶品,程一琳还要负责割草喂羊喂牛。
每天上午,她都会背着竹筐,提着一把轻便的砍刀,前往岛上的草地割取新鲜的青草。
她挥舞砍刀的动作愈发娴熟,刀刃划过青草的声音清脆利落,很快就能割满一筐。
随后,她会分别将青草送到山羊围栏、野猪围栏和牛群的栖息地,看着牲畜们大口大口地吃着,脸上总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这些砍刀都是当初从帆船上收集的,经过妥善保管,依旧锋利耐用。
午后的时光,程一琳则会留在洞穴附近忙碌。
她要么拿着砍刀修剪洞穴周围的杂枝,让庇护所周围更加整洁开阔;要么烤面包,将从帆船上收集的面粉加水和好,发酵后做成面包坯,放在烤炉里烘烤。
烤面包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吸引着大黄和小灰在旁边徘徊,时不时发出期待的叫声。
傍晚时分,程一琳会提前做好晚饭,等待顾牧归来。
洞穴内的灯火温暖而明亮,餐桌上摆放着香喷喷的饭菜——可能是鲜美的鱼汤、烤得金黄的面饼,也可能是炖得软烂的野猪肉和炒青菜。
顾牧回来后,两人便围坐在餐桌旁,一边享用晚餐,一边分享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气氛温馨而融洽。
日子一天天过去,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多和两人日常消耗的增加,从帆船上收集的粮食渐渐捉襟见肘。
这天晚上,顾牧打开洞穴深处的储物间,里面整齐地堆放着当初从帆船上搬运回来的粮食袋。
他逐一清点,发现原本满满的储物架如今只剩下十一袋粮食——三袋小麦、四袋面粉和四袋稻谷,每一袋都已消耗过半。
看着这些日渐减少的粮食,顾牧眉头微微皱起:“程一琳,你看,船上的粮食已经消耗了大半了。
我一个人在岛上生活了一年多,已经用掉了不少,现在又多了牲畜和你,照这个消耗速度,恐怕坚持不了多久了。
程一琳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心中也泛起了一丝担忧:“是啊,之前没仔细算过,现在一看确实不多了。
这些粮食既要供我们两人食用,还要留一部分作为牲畜的补充饲料,确实紧张。
” “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开垦土地种粮食。
”顾牧语气坚定地说道,“之前从帆船上找到的谷物种子还很充足,只要种下去,悉心照料,不出几个月就能收获,到时候就能自给自足了。
” “嗯!岛的南边地势平坦,阳光充足,土壤也肥沃,很适合开垦种地。
”程一琳点头附和,眼中重新燃起希望,“而且我们还有四头大黄牛,开垦土地的时候正好能派上用场,能省不少力气。
” 两人一拍即合,立刻详细商量起开垦土地的计划。
顾牧负责制作简易的耕具,利用从帆船上收集的铁制品和粗壮的木材,打造适合黄牛牵引的犁;程一琳则负责整理种子、准备草料,同时提前熟悉黄牛的习性,以便后续配合耕作。
两人都配备了趁手的砍刀和锄头,这些农具无一例外都是从帆船上收集后储存至今的。
接下来的两天,顾牧全身心投入到耕具的制作中。
他从储物间找出几块厚实的铁板,用锤子敲打平整,磨制成犁铧的形状,再将其牢牢固定在粗壮的硬木上,做成犁的主体。
然后,他又用绳索编织成牵引的缰绳,在犁的尾部安装上扶手,方便操控方向。
经过两天的忙碌,一架简易却坚固的木犁终于制作完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程一琳则每天都去牛群栖息地,给四头大黄牛投喂新鲜的草料和少量谷物,试图与它们建立更亲密的联系。
起初,大黄牛对她还有些警惕,但随着程一琳每天准时出现,温柔地抚摸它们的脊背,给它们梳理鬃毛,渐渐放下了戒备,见她走近便会主动凑上来蹭她的手心。
一切准备就绪后,开垦土地的工作正式开始。
这天清晨,顾牧牵着木犁来到岛的南边,程一琳则带着四头大黄牛随后赶来。
顾牧将犁的缰绳套在两头体型最为壮硕的黄牛身上,自己扶着犁的扶手,程一琳则在旁边牵引着黄牛,引导它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驾!”顾牧轻喝一声,手中的缰绳微微用力。
两头黄牛会意,迈开沉重的步伐向前走去,木犁的犁铧深深插入泥土中,随着黄牛的前进,翻起一道道整齐的土垄。
坚硬的土地在黄牛的牵引下变得松软,比人工挖掘效率高出了数倍。
程一琳在旁边不断调整着方向,时不时给黄牛投喂一把草料,安抚它们的情绪。
另外两头黄牛则在不远处的草地上等候,随时准备替换劳作的伙伴。
大黄和小灰也跟在旁边,时而在田埂上奔跑,时而趴在一旁休息,像是在为两人加油鼓劲。
正午的阳光十分强烈,晒得人皮肤发烫。
顾牧的额头上布满了汗水,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泥土里,瞬间被吸收。
他扶着犁的手臂因为长时间用力而有些酸痛,但看着翻起的肥沃土壤,心中充满了动力。
程一琳也累得气喘吁吁,脸颊被晒得通红,却依旧坚持在旁边牵引着黄牛,时不时用衣袖擦去脸上的汗水。
休息时,两人坐在田埂上,喝着随身携带的温水,吃着程一琳提前做好的羊奶糕。
“有黄牛帮忙就是不一样,照这个速度,用不了几天就能把三亩地都翻完。
”顾牧看着眼前翻好的土地,感慨地说道。
“是啊,之前还担心人力不够,现在有它们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