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劳作

关灯
过程同样繁琐。

    顾牧用斧头将树干的枝丫砍掉,然后用刨子将树干表面刨平,打磨光滑。

    对于船身的弧度,他用绳子和墨斗在树干上画出标记,再用锯子和斧头小心地切割、雕琢。

    这个过程需要极高的耐心和精准度,每一刀都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可能影响船身的稳定性。

    程一琳则在旁边帮忙递工具、扶木材,时不时用湿布擦拭顾牧额头的汗水。

     船身的建造是最关键的环节。

    顾牧将处理好的橡木切割成合适的尺寸,然后用木钉将它们拼接成船身的主体。

    为了确保船身的密封性,他在拼接处涂抹了大量的树脂,这种树脂是从岛上的松树中提取的,粘性极强,能够有效防止漏水。

    他还在船身底部安装了龙骨,增强船身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程一琳则负责准备造船所需的辅助材料。

    她收集了大量的坚韧藤蔓,用来编织船帆的框架;将之前从帆船上收集的帆布裁剪成合适的大小,作为船帆;还寻找了一些坚硬的木材,制作船舵和桅杆。

    桅杆选用了一根笔直的杉木,高度约五米,牢牢地固定在船身中部。

    船舵安装在船尾,通过绳索与船身连接,便于操控方向。

     造船的过程异常艰苦,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

    顾牧的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甚至不小心被斧头划伤了几次,伤口愈合后留下了淡淡的疤痕。

    程一琳的胳膊也因为长时间编织和裁剪帆布而变得酸痛,但她从未抱怨过,每天都充满干劲地投入到工作中。

     闲暇之余,顾牧会给程一琳讲解一些航行的知识,比如如何观察风向、如何操控船舵、如何应对简单的风浪。

    程一琳认真地听着,时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两人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

    大黄和小灰也一直陪伴在他们身边,白天在造船场地周围玩耍,夜晚则守在旁边,警惕地留意着周围的动静。

     经过两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一艘七米长的单桅小帆船终于建造完成。

    船身主体呈流线型,线条流畅优美,桅杆笔直挺拔,帆布洁白整齐,看起来十分坚固耐用。

    顾牧和程一琳站在船边,看着自己亲手建造的成果,眼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我们的船造好了!”程一琳兴奋地说道,忍不住伸手抚摸着光滑的船身,感受着木材的纹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顾牧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是啊,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练习驾船了,等熟练了,就去探索那些小岛。

    ” 接下来的日子里,两人开始在附近的浅海域练习驾船。

    顾牧负责操控船舵和调整船帆,程一琳则在旁边帮忙观察风向和海面情况。

    起初,船在海面上摇摇晃晃,很难控制方向,好几次都差点偏离航线。

    但他们没有气馁,一次次地尝试和调整,逐渐掌握了驾船的技巧。

     随着练习的深入,他们的驾船技术越来越熟练。

    顾牧能够根据风向快速调整船帆的角度,让船顺利前行;程一琳也能准确地判断海面的情况,及时提醒顾牧避开暗礁和浅滩。

    小船在海面上灵活地穿梭,像一条游鱼般自由自在。

    每当夕阳西下,两人驾着小船返回岸边,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

     回到岛上后,两人依旧忙碌。

    他们会仔细检查船身的状况,修补可能出现的破损,确保船只的安全。

    同时,第二季的作物也在茁壮成长,绿油油的禾苗在风中摇曳,预示着又一次丰收的希望。

    日常的捡鸡蛋、挤牛奶、喂牲畜等工作依旧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构成了荒岛生活的温馨日常。

     夜色渐浓,星光点点,顾牧和程一琳坐在洞穴前的火堆旁,望着不远处停靠在岸边的小帆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这艘船承载着他们的探索梦想,也见证了他们的辛勤付出。

    他们知道,只要彼此相伴,继续努力,就一定能在这座荒岛上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探索更多未知的精彩。

     喜欢荒岛求生丶现代鲁滨孙请大家收藏:()荒岛求生丶现代鲁滨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