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惊魂洪武

关灯
皮囊,直抵灵魂深处。

    朱允炆能感觉到,自己的后背已经渗出了冷汗,黏在锦缎的寝衣上,凉得刺骨。

    他甚至在想,朱元璋会不会看出什么破绽?会不会觉得“朱允炆”突然变了?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宫殿里安静得能听到烛火燃烧的“噼啪”声。

    跪在地上的内侍、侍女们,连肩膀都不敢动一下。

     良久,朱元璋才缓缓开口,语气听不出喜怒:“你父亲走了,咱知道你伤心。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的声音顿了顿,目光扫过桌上那本翻开的《资治通鉴》,又落回朱允炆脸上:“但你是大明的太孙,是咱钦定的储君。

    这大明的江山,将来要交到你手里。

    你不能一直这么倒下去,更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里。

    ” 每一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在朱允炆的心上。

     储君?江山?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现在的身份,不只是一个即将面临靖难之役的倒霉蛋,更是大明未来的主人。

    这既是危机,也是机会。

     “是……孙儿……孙儿明白。

    ” 朱允炆垂下眼睑,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一片阴影,遮住了眸子里一闪而过的精光。

    他不敢再与朱元璋对视,生怕那锐利的目光看穿自己的心思。

     朱元璋没再说什么,只是又看了他一会儿,然后转身,对跪在地上的太医和内侍们吩咐道:“好生照看太孙,按时煎药,仔细调理。

    若是再有半分闪失,你们都提头来见。

    ” “奴婢(臣)遵旨!” 跪在地上的人齐声应答,声音里满是惶恐。

     朱元璋没有再停留,转身走出了宫殿。

    沉重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殿外。

     那股如山岳般的压迫感,却久久没有散去。

     朱允炆瘫在床榻上,大口大口地喘着气,冷汗已经浸湿了里衣,贴在身上,又凉又黏。

    刚才那短短几分钟的对峙,比他在工地上连续加班三天三夜还要累,每一秒都像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他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指尖触到的皮肤细腻光滑,还是那双手少年人的手。

     可他的心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恐惧还在,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心脏。

    但在恐惧过后,一股奇异的热流,开始在他冰冷的心底涌动,越来越烈,越来越烫。

     我是朱墨。

     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精通结构力学、材料学、工程管理学,能在工地上顶着烈日画图纸,也能在办公室里对着数据熬通宵的土木工程师。

     我熟悉现代科学,知道杠杆原理能省力,知道水泥比糯米灰浆更坚固,知道流水线能提高效率,知道如何用数学模型计算资源分配。

     现在,我是朱允炆。

     大明帝国的皇太孙,未来的皇帝。

     靖难之役?削藩失败?身死国灭? 去他妈的既定历史! 老天既然让我穿越过来,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还给了我这么显赫的身份,我凭什么要坐以待毙?凭什么要重蹈原主的覆辙? 朱棣又怎么样?他会打仗,懂权谋,可他懂力学吗?懂工程吗?懂怎么用科学的方法提升国力吗? 那些藩王又怎么样?他们手握兵权,割据一方,可他们知道怎么改进农具提高粮食产量吗?知道怎么修建更坚固的城防吗?知道怎么规划水利减少灾害吗? 都不知道! 而这些,恰恰是我最擅长的! 朱允炆的眼神,慢慢变了。

     之前的怯懦、迷茫、惶恐,像退潮一样渐渐散去。

    取而代之的,是属于工程师的冷静和缜密——那种能在一堆混乱的数据里找到关键问题,能在复杂的工程图纸里发现隐藏风险的眼神。

     还有一丝疯狂。

     一丝即将撬动整个历史杠杆,改写大明命运的疯狂。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这间华丽的宫殿——雕花的梁木,鎏金的饰件,紫檀木的桌椅,青瓷的茶具。

    然后,他的视线落在了窗外。

     窗外,是一片湛蓝的天空。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远处,能看到宫殿的飞檐,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金光。

     那是洪武年间的天空,是大明的天空。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胸腔里充满了檀香和阳光的味道。

    他在心底默念,声音不大,却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大明……”“从今天起,你的命运,由我重新设计。

    ” 跪在地上的内侍和侍女们,还保持着低头的姿势,没人注意到,床榻上的少年,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一场足以颠覆历史的风暴,正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洪武午后,悄然酝酿。

     喜欢大明基建录请大家收藏:()大明基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