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精雕细琢,固若金汤

关灯
镇江中学教员。

    中年人向朱赤深深一揖,这些是我的学生。

    我们愿投笔从戎,略尽绵薄之力。

     朱赤打量着这个自荐的教书先生,注意到他手指上的墨渍和眼中坚定的光芒:陈先生,战场凶险,你们这些读书人...... 将军!陈文远激动地打断,国难当头,何分文武?在下通晓日语,这些学生也都识字明理,或可协助文书、情报工作。

     朱赤沉吟片刻。

    他确实急需懂日语的人才,而且部队中的文书工作也确实需要人手。

     朱赤当即决定,陈先生就留在参谋部,负责情报翻译。

    学生们分配到各连队担任文书,同时负责教士兵们识字。

     这个决定很快在部队中传开。

    起初,一些老兵对这些白面书生不以为然,但很快就被他们的真诚打动。

     在一个连队的防炮洞里,一个年轻学生正在教几个老兵认字。

    他用木炭在木板上工整地写下、、。

     这个字念,胜利的胜。

    学生耐心地解释,咱们在这里打鬼子,就是为了最后的胜利。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兵笨拙地用手指比划着,嘴里念念有词:胜......利...... 另一个角落,陈文远正在给军官们讲解简单的日语。

     『てっていせん』是撤退,『こうさん』是投降......陈文远在黑板上写下日文假名,战场上听到这些词,就知道鬼子要跑了。

     这些看似与战斗无关的教学,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着部队的素质。

    识字让士兵们能够看懂简单的命令和传单,日语知识在侦察和审讯中发挥了作用。

     午后,朱赤进行了一次全阵地巡视。

    与往日的快速检查不同,今天他走得很慢,在每个火力点都停留很久。

     在一个机枪阵地,他亲自趴下测试射界。

     往左偏两度。

    朱赤对机枪手说,要完全覆盖前面那个土坎。

     机枪手调整后,果然发现了一个之前忽略的盲区。

     在一个迫击炮位,他检查了炮弹的存放。

     炮弹箱不能直接放在地上,要垫高,防潮。

    朱赤指示道,每发炮弹都要检查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甚至在一个炊事班的灶台前,他也驻足良久。

     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