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沙赴校入学经过
关灯
小
中
大
日顺利过滩赶上队伍。
三、辰溪与陆路步行:希望与坚持 离开常德约20天逆水行舟,经深沟高壑,终抵湘西重镇辰溪。
离家日久,众人经拥挤龌龊、雨汗尘灰环境,衣久未洗,船上身爬满虱子,经劳顿形容枯槁、垢污不堪。
但见两江交会处辰溪,湛蓝色宽阔水边船队完整雄伟,获宽慰鼓舞,忘烦恼。
从辰溪开始步行,经榆树湾、芷江、晃县到铜仁,全程400多里。
为照顾初中同学,每日行约30里,因食宿难分小批出发,住宿点和茶水站由老师、高年级同学预先落实,师生胸前有识别符号。
队伍前有武装民兵开路,体弱同学先走、高中在后,天色微明老师吹哨唤起床,打铺盖交民工挑运,紧跟民兵出发。
吃好早饭带毛巾碗筷、干饭,持小竹杖踏上羊肠小道,半路老师常以湖南话鼓励“加油呀,还有一炮里(十里)!”初中孩子走不快有押队老师保证不丢。
住宿地多为祠堂、仓库等,小朋友住农家。
到榆树湾(今怀化市)住小学,抵达后老师和同学铺稻草、说安慰话。
一路走简易公路到晃县(今新晃),晃县到铜仁山路崎岖、隔高山,跋涉艰辛且无茶水站,少数体弱同学分三天走,多数按两天计划:第一天翻山歇茶店场,次日黎明冲刺,一鼓作气抵铜仁,赶上中午饭。
走近南门江边,老师备渡船等候,我们赤脚破鞋、汗水淋漓、疲乏不堪。
四、抵达与感悟 1938年4月14日,见蓝底白字“国立贵州中学”校牌,泪水迸流,此日永难忘。
回顾一个月零八天经历,收获可贵: -扫除幼时娇气,适应艰苦环境,安心中学学业; -与同学老师互相关怀,接受新生活方式,失家庭温暖仍心理平衡、专心读书;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阅历荒岭与低层社会,增见识、加深民族忧患感; -锻炼体力耐力,为暑期400里赴贵阳军训奠基,锤炼意志毅力; -忍受艰苦为祖国分担困难,支撑度过抗战颠沛岁月,老而无憾。
这段经历50余年仍增添生活勇气与激情。
苏笺寿:1923年生,江苏常州人,1940年国立三中高中部毕业,1944年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毕业,1959年起高校任教,1972年调同济大学机械系,历任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退休。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
三、辰溪与陆路步行:希望与坚持 离开常德约20天逆水行舟,经深沟高壑,终抵湘西重镇辰溪。
离家日久,众人经拥挤龌龊、雨汗尘灰环境,衣久未洗,船上身爬满虱子,经劳顿形容枯槁、垢污不堪。
但见两江交会处辰溪,湛蓝色宽阔水边船队完整雄伟,获宽慰鼓舞,忘烦恼。
从辰溪开始步行,经榆树湾、芷江、晃县到铜仁,全程400多里。
为照顾初中同学,每日行约30里,因食宿难分小批出发,住宿点和茶水站由老师、高年级同学预先落实,师生胸前有识别符号。
队伍前有武装民兵开路,体弱同学先走、高中在后,天色微明老师吹哨唤起床,打铺盖交民工挑运,紧跟民兵出发。
吃好早饭带毛巾碗筷、干饭,持小竹杖踏上羊肠小道,半路老师常以湖南话鼓励“加油呀,还有一炮里(十里)!”初中孩子走不快有押队老师保证不丢。
住宿地多为祠堂、仓库等,小朋友住农家。
到榆树湾(今怀化市)住小学,抵达后老师和同学铺稻草、说安慰话。
一路走简易公路到晃县(今新晃),晃县到铜仁山路崎岖、隔高山,跋涉艰辛且无茶水站,少数体弱同学分三天走,多数按两天计划:第一天翻山歇茶店场,次日黎明冲刺,一鼓作气抵铜仁,赶上中午饭。
走近南门江边,老师备渡船等候,我们赤脚破鞋、汗水淋漓、疲乏不堪。
四、抵达与感悟 1938年4月14日,见蓝底白字“国立贵州中学”校牌,泪水迸流,此日永难忘。
回顾一个月零八天经历,收获可贵: -扫除幼时娇气,适应艰苦环境,安心中学学业; -与同学老师互相关怀,接受新生活方式,失家庭温暖仍心理平衡、专心读书; -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阅历荒岭与低层社会,增见识、加深民族忧患感; -锻炼体力耐力,为暑期400里赴贵阳军训奠基,锤炼意志毅力; -忍受艰苦为祖国分担困难,支撑度过抗战颠沛岁月,老而无憾。
这段经历50余年仍增添生活勇气与激情。
苏笺寿:1923年生,江苏常州人,1940年国立三中高中部毕业,1944年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毕业,1959年起高校任教,1972年调同济大学机械系,历任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9年退休。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