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诗词迷宫04
关灯
小
中
大
柯少彬扶了扶眼镜,认真道:“大学三年,高中的很多知识都还给了老师。
但这首诗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当初被语文老师叫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背过,并且让我领着大家朗诵。
” 辛言淡淡道:“你能流畅地背完全文,老师还夸你聪明。
” 柯少彬笑容灿烂:“老师也没夸错。
” 辛言:“……” 这家伙从来不知道谦虚怎么写,辛言扭头没再理他,自觉地翻起了字典。
大家每人找一句,迅速将答案填完。
前方的迷雾区域变得清晰起来,并弹出熟悉的提示—— 新人物解锁:岑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和高适并称“高岑”。
请跟随岑参的脚步继续探索迷宫。
探索度20%。
再往前走,大雪渐渐停歇,岑参停下脚步,回头望去,口中喃喃念出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眼前并没有答题框出现,既然NPC是直接念出了诗句,或许,答题的方式也是直接念出下半句? 想到这里,越星文立刻应道:“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岑参朝越星文点了点头,身影瞬间消失在雪地之中。
众人面面相觑。
刘照青左右环顾了一周,吐槽道:“这怎么不按常理出牌?NPC突然消失,不给我们带路了吗?” 柯少彬道:“前面还有路,我们是继续走,还是返程?” 越星文沉默片刻,道:“既然有路,那就继续吧。
” 前方的道路荒无人烟,但整条路宽阔笔直,没有任何的障碍,周围越来越荒凉,别说是人家,连草木都看不见。
大家心情忐忑地继续往前走了10分钟,远处突然出现了一处边关。
破旧的边关只有几位士兵把守,一支部队正排列整齐走向关外。
旁边,一位诗人拿起树枝,在边关的土墙上豪迈地写下了一行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越星文见他停下来,便上前一步,拿起旁边的树枝,补完了下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蓝亚蓉惊讶地道:“这人是王昌龄?写的《出塞》?” 越星文点头:“嗯,他的《出塞》有两首,这是其一。
” 话音刚落,眼前果然出现了熟悉的悬浮框—— 新人物解锁:王昌龄。
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
请跟随王昌龄的脚步继续探索迷宫。
探索度25%。
提示一闪而过,王昌龄又开始用树枝在泥墙上写字,只见他大笔一挥,继续写出诗的上阙:“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越星文在旁边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运笔如飞:“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 越星文镇定地写完下阙:“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连续写完三首诗后,墙壁上的所有字迹闪烁出柔和的光效,紧跟着,王昌龄也消失了,边关的门朝着大家缓缓打开。
众人对视一眼,继续向前走去。
走了大约10分钟的路程,前方又出现一位诗人,他转身抬起头,似乎在遥望着故乡的方向,旁边的答题框中果然出现了提示。
“黄河远上白
但这首诗我记得很清楚,因为当初被语文老师叫起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背过,并且让我领着大家朗诵。
” 辛言淡淡道:“你能流畅地背完全文,老师还夸你聪明。
” 柯少彬笑容灿烂:“老师也没夸错。
” 辛言:“……” 这家伙从来不知道谦虚怎么写,辛言扭头没再理他,自觉地翻起了字典。
大家每人找一句,迅速将答案填完。
前方的迷雾区域变得清晰起来,并弹出熟悉的提示—— 新人物解锁:岑参。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和高适并称“高岑”。
请跟随岑参的脚步继续探索迷宫。
探索度20%。
再往前走,大雪渐渐停歇,岑参停下脚步,回头望去,口中喃喃念出诗句:“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 眼前并没有答题框出现,既然NPC是直接念出了诗句,或许,答题的方式也是直接念出下半句? 想到这里,越星文立刻应道:“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 岑参朝越星文点了点头,身影瞬间消失在雪地之中。
众人面面相觑。
刘照青左右环顾了一周,吐槽道:“这怎么不按常理出牌?NPC突然消失,不给我们带路了吗?” 柯少彬道:“前面还有路,我们是继续走,还是返程?” 越星文沉默片刻,道:“既然有路,那就继续吧。
” 前方的道路荒无人烟,但整条路宽阔笔直,没有任何的障碍,周围越来越荒凉,别说是人家,连草木都看不见。
大家心情忐忑地继续往前走了10分钟,远处突然出现了一处边关。
破旧的边关只有几位士兵把守,一支部队正排列整齐走向关外。
旁边,一位诗人拿起树枝,在边关的土墙上豪迈地写下了一行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越星文见他停下来,便上前一步,拿起旁边的树枝,补完了下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蓝亚蓉惊讶地道:“这人是王昌龄?写的《出塞》?” 越星文点头:“嗯,他的《出塞》有两首,这是其一。
” 话音刚落,眼前果然出现了熟悉的悬浮框—— 新人物解锁:王昌龄。
字少伯,唐朝时期著名边塞诗人。
请跟随王昌龄的脚步继续探索迷宫。
探索度25%。
提示一闪而过,王昌龄又开始用树枝在泥墙上写字,只见他大笔一挥,继续写出诗的上阙:“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越星文在旁边写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运笔如飞:“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 越星文镇定地写完下阙:“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连续写完三首诗后,墙壁上的所有字迹闪烁出柔和的光效,紧跟着,王昌龄也消失了,边关的门朝着大家缓缓打开。
众人对视一眼,继续向前走去。
走了大约10分钟的路程,前方又出现一位诗人,他转身抬起头,似乎在遥望着故乡的方向,旁边的答题框中果然出现了提示。
“黄河远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