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阴差阳错

关灯
二女走后,我也想,会不会史君毅为了劝我造反故意捏造了孝王要杀我的消息。

    不过这个念头在我脑中没多久就被彻底忘记了,每次想起孝王最后的笑声,我就想起当年李哲存在天牢里的笑声,一样的阴狠。

     何况,有一天晚上,我的伙食突然好起来了。

    久违的鱼肉都出现在我的餐盘里,饭也不是碎了的陈米,而是香喷喷的大米饭。

    这个叫做送魂饭,让人做个饱死鬼免得投了饿鬼胎。

     我看着饭,久久不能举箸。

     火光里,一道佝偻的身影慢慢从墙角走出来。

    穿着布衣,正是当日审我的大理寺卿高敏。

    我苦笑着对他一拱手,行了晚辈礼,他也苦笑着回礼。

     狱卒打开牢门,高敏在我对面坐下,也不言语。

    没多久,狱卒从来了一张矮几,上面有更好的饭菜和酒。

     高敏是来给我送行的。

     “明大人,当年你少年得志时,我们倒是没有机会把盏共饮,明日之后阴阳两世,老朽先尽一杯。

    ”高敏仰头喝了酒。

     我看着这个老头,想起当日大堂之上他居然装得要睡着,以及最后那段告老还乡的话,原来并非是随口说说的…… “多谢高大人相送。

    ”我也干了杯中酒水,又问:“晚生真能有幸成为我大越第一个被斩首的文官?”即便天牢设了死牢,也不过是让那些犯官自己老死,从未有人被拉出去斩首的,我恐怕还真是我朝第一个被斩首的文官。

     “明大人,有些事,说不清理不明。

    再有,客气点,我称你一声明大人,你喊我一口高大人。

    其实呢?你早就被罢官贬为庶人了,我呢,也不过是个致仕的田舍翁。

    ”高敏挟了口菜,细细嚼着。

     我替他斟了酒,也帮自己满上,心中感慨不已。

    史君毅说会有人来劫狱,却迟迟没有消息,会否是因为消息走漏所以才突然要斩我?再看看高敏,显然孝王要杀我之心早就不是秘密了。

    他那日只是耍我玩的…… “高大人一生官宦,知足而退见好就收,的确是朝官的楷模啊。

    ”我叹了一声,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走到了这个田地。

     “明大人倒是说的不错,我能见好就收,这是最重要的。

    这也像打仗一样,陈裕将军若是知道见好就收,也不至于中了倭奴诱敌深入之计。

    ”高敏笑道。

     我心中微微震颤,道:“多谢高大人。

    ” “没什么谢的。

    老朽也见过几个来请降的倭奴,能打得自己的敌人都佩服,那才真是没话说了。

    ”高敏又吃了口菜,“其实,当初老朽也是和其他朝臣一个意思,你杀戮太甚。

    不过换个位置想想,不杀又怎么办?俗话说得好,若要公道,打个颠倒嘛。

    ” 我笑了笑,举了举手中的杯盏,道:“多谢高大人的公道话。

    ” 高敏也笑了:“不必客气。

    送走了你,老朽也要走了,你可有什么心愿没了的?或许老朽还能帮你一帮。

    ” 我抿嘴垂头,终于道:“晚生也没什么心愿没了的,若是高大人见到晚生的妻室,还请代为转告,晚生多谢她们了。

    其他,没了吧。

    ” “哈哈,人言道:无求品自高。

    明大人似乎连生死都看破了,其品还不是一般的高啊。

    ” “大人见笑了。

    晚生不过是大限将至,万般人间事也就一刀两断了。

    ”我开始埋头吃饭,饿着肚子睡不着,越想越害怕,还不如好好吃一顿,睡一晚,明日走完最后一段路。

     若是有下辈子,我会做什么? 高敏看着我吃饱了,摇头道:“明大人的豁达却是老朽此生难及项背的。

    ” “哪里,只是挣扎无益,随波逐流罢了。

    ” “明大人,若是你选,是死于暗室还是死于众目睽睽之下呢?”高敏突然问我。

     我一愣,放下碗筷,思索片刻,道:“晚生虽然行事阴狠了些,大伤阴鹭,却不想死得不明不白。

    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也算死得其所了。

    ” “当今圣上令孝王监国,孝王却扰乱朝纲,目无国法,老朽也有些看不过眼。

    ”高敏从袖中掏出一个瓷瓶,放在矮几上,“所以,斩首示众本比赐死重上一等,你若不堪死前受人凌辱,这瓶是精练过的砒霜,也算能得个全尸。

    ” 我看着瓷瓶良久,道:“多谢高大人。

    ” “你的案子是老朽平生做过的惟一亏对良心的一桩,今天也是老朽惟一所行违法的一事,唉,人才难得,可惜了。

    ”高敏叹着气,离开了牢房。

     我拿起瓷瓶把玩许久,还是放了回去,倒身睡了。

    戚肩等我很久了,我在北疆也算做了不少仁政,算不算积德?阎罗幽冥之地,到底是什么模样? “明可名,上路了。

    ” 狱卒晃动铁锁,把我叫醒。

    我搓了搓手,在脸上擦了擦,让他们给我套上。

    两个狱卒费力地架着我往外走去。

    大牢外面停着一辆囚车,他们让我在里面跪好,给我绑上绳索,前三后二五个结,算是五花大绑。

     一个小吏拿着名牌,我扫了一眼,上面写着:“钦斩逆贼明可名乙名。

    ”“明可名”三字上还圈了老大的红圈。

    他把名牌插在我身后,喃喃道:“人死如灯灭,再无苦与悲。

    但愿投朱阁,莫落草莽间。

    上穷碧落天,下临哀生门……” 这是牢头替我送行,从我出了大牢起,我已经是个大半个死人了。

    举头望向东方,一轮红彤彤的新阳正冉冉升起,今天的天气应该不错。

     沿途也站了些百姓,他们未必认识“逆贼”两字,却用一些烂了的青菜招呼我。

    我一时感慨,想起当年看人斩首回到牢里,问师父为什么百姓与那死犯没有仇恨却还要扔烂叶子。

    师父说:“因为百姓穷苦。

    ” 我当时不解,追问道:“这和百姓穷苦有什么关系?” “因为百姓穷苦,所以不舍得扔好菜。

    ” 师父的诙谐总是这般,笨人如我者,常常要过一会才会笑得前仰后俯。

     今天徒儿要走完最后一段路了,师父知道吗? 但愿师父永远不要知道吧…… 刑场上已经围满了看客,我居然有些怯场。

    他们若是要看人杀头,为何不参军呢?我叹了口气,无力地让差役架着我上了断头台。

     看不清监斩的是谁,即便看得清我也懒得看,垂头跪坐着。

    不一会,身穿红衣的刽子手提着鬼头刀上来了,时辰要到了。

     又跪了一会,我有些冷,抬头看了看天,太阳居然躲进了云层,天色也暗了下来。

    一时间,有种盼着上苍落泪的冲动,以此留给后人一个悬念:明可名是被冤枉的。

     可惜,太阳很快又出来了,撒下一片温暖。

     看着自己的影子在地上慢慢移转,我有些不耐烦了。

    等死比死更难耐…… “大人!何时开刀?时辰已经过了吧。

    ”我喊道。

     那监斩官似乎吃了一惊,也朗声叫道:“你是何人?” 我心中一笑,居然还有这么糊涂的监斩官,居然连要斩的是谁都不知道,朗声道:“名牌上写着呢,明可名,正身无误。

    ” 那官下了座,朝断头台走来,道:“哦,明大人啊,下官还道是谁呢,失敬失敬。

    ” 我哑然失笑,道:“早该猜到是你了,我大越恐怕再没有比你更糊涂的官了,若是今日斩错了人如何是好?” “难得糊涂,糊涂难得啊。

    ”他笑道,“勃州一别,明大人别来无恙吧。

    ” 若是别人,我定然会以为是在嘲讽我,不过他的目光清澈,显然没有他意。

     断头台上问死囚何人已经荒唐至极,再问死囚别来无恙,岂非滑天下之大稽?我苦笑道:“马上便要有大恙了。

    ” 他笑了笑,上了断头台,一脚踢开等会给我搁头的木墩,在我对面坐下,道:“若是别人我也不会问,明子阳是非常之人,自然不能落了俗套让你小瞧。

    ” “你不是自称百里之才吗?怎么入京了?”我问。

     “唉,外官三年一审,我不小心当官当久了,居然被调了京官,现在在太常寺支领薪俸度日。

    哦,我姓贾名政廉,草字邦卿。

    ” 我笑道:“又不是第一天见了,还报什么字号?” “非也非也。

    ”贾政廉摇着头,“上次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