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内乱

关灯
元平六年八月,大旱从陇西河南起,渐渐波及到河东关内河北等路,史官将其列为大灾。

    八月中,河南路报了饥荒,仓廪空虚。

    九月初,李永绮称中兴帝,于河间府登基,大发檄文,招诸路藩镇。

    河北路布政使关播、指挥使李万荣,陇西路布政使杜黄裳起兵从贼。

     河东路布政使牛德裕,成仁。

     陇西路指挥使赵秉成,成仁。

     陆压的《讨明贼檄》历数我十八大罪,不过就是些残害宗室,把持朝政,拥兵自重,残虐不仁,心怀不臣等等,毫无新意。

    我很怀疑他只是应付差事,从史书里找来过去檄文中的罪名抄了一份,外加改了个名字。

    不过他的文笔倒是一流,此文或许会随着他的文名传于后世。

     韦白倒也没有辜负自己的名声,《讨逆平叛诏》作得滴水不漏,正义凛然,京城的仕子们已经不论诗词,只以《讨明贼檄》与《讨逆平叛诏》为上。

     “这份檄文已然被陆压改了,杀子之恨云云已经删了。

    ”韦白略带担心,对我道。

     “此文的确不错,将矛头指向我一个人,将来战和之间也有得商量。

    ”我喝了口茶,点头道,“不过,他们做错了一件事。

    ” “称帝?” “自然,他们要讨明贼,自然该打清君侧的旗号,怎么能自己先称帝?而且大越立国不过四十年,开创未成,不及守成,他却叫中兴,那不是咒我大越只有八十年的短命?呵呵。

    ” “必定不是陆压的主意。

    ” “呵,他越有才,死得越快。

    ”我笑道,“那种好大喜功,追小名忘大利的人最好挑拨。

    ” “不说这些,人家已经点了火,明相怎么救啊?” “玩火者必自焚,我干吗要救他?现在他们骑虎难下,我们只要稳住其余各路,便能令其坐毙。

    ” “金绣程为何还没有入京?不会有诈吧。

    ” “大哥过虑了,军事交接本就耗事,金绣程又是领兵回来,行程慢了些也是情理之中的。

    ”我算了算日子,又道:“也就这几天,该有消息了。

    ” “贤弟,你真是一点都不担心?为兄都有日子没睡好觉了。

    ” “为何要担心?”我失笑道,“你看,陇西,河东,河北三者联横,北面有匈厥古、辽东路以及北高济路,南面是我军,显是腹背交战,若是如此都能不败,那也是异数。

    夫战,庙算也。

    他们已经败了一城。

    ” 不过赵秉成居然被他们杀了……唉,禁卫军过去的,根基不足啊。

     我对陇西路的陷落很失望,那里为了防范匈厥古,一直屯了重兵,且都是精兵,很难对付。

    河北倒是不足一提,本就是些地方上的厢军,等我辽东大军开过去便能平了。

     “不过,大哥,战事我不担心,我只担心朝堂。

    ”我皱眉道。

     “你我根基与冯霂、房志龄根本不能相抗,若想独立一党恐怕难如登天。

    ”韦白道。

     我点头赞同:“我能在京师立足纯是因为手中的大军,一旦河东那边过来,关内路失守,京师戍卫便要出去平叛,到时我可是一个谁都能捏的软柿子。

    ” “那……你亲自带兵?” “唉,带兵人不过就是走狗,狡兔死,走狗烹啊。

    小弟当日在北疆也是手握重兵,不是一纸诏书也被招了回来引颈待戮?” “那是你不在北疆反……” “怎么反?大哥,你以为谁都肯跟着我反?造反之事,史不绝书,十之八九成不了,自家死了也便罢了,遗臭万年啊,子孙都跟着受累。

    当时小弟不是没有反心,只是帐下将军心思难测,身子骨又弱,真的兵败,我一个市井混混没什么,你的两个弟妹可就苦大了……” “难怪世人都说贤弟是‘轻名轻命重美人’啊。

    ”韦白感叹一声。

     “唉,这些姑且不论,圣上于我也有知遇之恩,委以重任,一片赤忱待我,真要我坏他家社稷我也不忍心。

    ”我润了润喉咙,道,“大哥可敢行一险事?” “贤弟但说无妨。

    ” “房志龄曾与小弟说过,让圣上大好,以圣命招讨河东叛军。

    ” “什么叫‘让圣上大好’?” “说穿了便是矫诏,假传圣旨。

    ” “这……具体如何操作?” “大哥有知制诰的衔,不妨再立一个内阁,只负责传达圣意。

    当然,内阁学士一定要全是我们的人。

    不论是冯霂还是房志龄,一个都不能放进去。

    ” “那不是内阁专权?”韦白惊讶道。

     我不由大笑道:“我现在不过专权,大哥就已经惊得坐不住了,我若说要改朝换代,大哥还不从这跳出去?” “会不会……” “下面的儒生自然会有骂的,让他们骂去,书生骂得再狠也翻不了天。

    ”我吹开一片茶叶,抿了一口,“他们骂人,最多是伏阙,死谏,我们要回骂的时候,那便是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还怕他们?” “嗯,不过那两个老头会不会插进来一脚?” “金龙阁的印绶都在我手里,大不了先斩后奏吧。

    ” “那人选?” “不宜太多,三五个足够了,大哥看着可靠的选吧。

    ” 韦白点头,道了声“知道了”。

     韦白的确知道了,他的几个朋友诸如贺隐贞管叔桐等人都入了内阁,当时京师仕子中笑称此为“诗酒内阁”。

    冯霂房志龄两党却出奇地安静,没有任何异意,死了几个死谏的儒生之外,内阁已经成了金龙阁的脖子,虽然比金龙阁低一挡,却能让金龙阁转东转西。

     就在我准备点将出征的时候,朝野又有一次小的轰动……或许,我以为是场小的轰动…… “大胆!何人拦驾!” 那天我散朝回家的时候,有人拦住了我的车马,开道的差役喝问道。

     “我乃大越皇帝陛下属官,你算什么东西,居然敢呵斥本官!”那人回骂道。

     我轻轻掀开窗帘,想看看到底是什么人这么大胆,不过只看到一条赤裸着的手臂,那人似乎没有穿衣服,不过我看不到人。

     “此乃金龙阁亚辅明大人的车驾,还不让开!”差役喝道,虽然声音没有轻,却少了刚才那股狠劲。

     “明大人?哈哈,明大人是哪国的官?”那人大声冷笑。

     我看到周围已经围了一圈百姓,还对着我的车驾指指点点,有些心烦,心中暗道:“找茬的。

    ” “快些走开!”差役又道。

     “明可名可在车中,速速出来见我!”那人高叫道。

     我心中又骂了声:“狂生。

    ”并不打算搭理他,正要让人将他乱棒打走时,那人又高喊道:“我乃大越礼部侍郎苏轨,立兴二十四年传炉,读圣人书,闻圣人言,今日以圣人为法,判你国贼!还不出来听判!” 四下有人跟着起哄,要我出去。

    当下就有差役去骂,只是反被周遭的声音掩盖了。

     我微微有些坐不住,心中一盘衡,探出头去,笑道:“原来是苏端己啊,怎么这么大火气呢?连衣服都不穿,成何体统?呵呵……” “明可名!我苏轨行的是忠君王道,身正不怕影斜,光天化日,朗朗乾坤,我清清白白的身躯,有何见不得人的?”苏轨一脸正气,身后还有一具棺材。

     我还没来得及开口,苏轨已经跳到了棺材上,道:“今日我苏轨以此清白之身,虽死无撼!……” “端己啊,何必如此?有话为何不能好好说?还请上车一叙。

    ”我低声道。

     “我苏轨不齿与国贼同车!” “苏大人一口一个国贼,明某不明白。

    ”我脸上有些挂不住,今日我只要答对有丝毫闪失,明日京师就会坐实我国贼之名。

     “你囚杀宗室,可是事实?” “李永平谋篡,我以国法杀之,有何不可?” “哈,国法?是哪家的国法?是刑部判的,还是宗正寺判的?孝王乃是太祖皇帝玄孙,也是你能杀得的?” “我有尚方宝剑,皇帝陛下以降,谁人杀不得?且遵皇太后懿旨,出兵平叛,自然有正法之威!”我让人推我下车,面对着苏轨,朗声道。

     “诸多狡辩,便是孝王大逆不道,圣上尚不能杀同胞骨肉,你一个外臣倒能逞勇?” “自然,自古圣人不责亲眷,同胞兄弟便是十恶不赦亦不能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