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将陨
关灯
小
中
大
李彦宗的大军与我相隔五十丈,我还是清楚地看到了他们的大旗。
亲王专用的杏黄旗面,上面用小篆写着“大将军王 李”。
旗头上还飘着一白一红的缨络,看得出,我们是顺风。
我待兵士们赶了上来,混乱地列了阵,拍马上前。
对面的将军也拍马上前,这是阵前的礼数。
他穿着红色内袍,外面的甲胄是黑铁镶着金边,做工考究。
头盔上的长缨红得鲜艳,被风往后扯着。
黝黑的国字脸上两只眼睛也是闪闪有神,打量着我。
和他相比,我更像个乞丐。
白色的古装已经染成了不知什么颜色,因为着了水又是用身体烘干的,皱皱巴巴也没有管它。
下半身的泥干了,硬硬地留在裤子上,有些地方落了一块,显出裤子的本色反倒像是一块补丁。
我和他对视一眼,拱手道:“金龙阁亚辅明可名,有礼了。
” “本王见过明相大人。
”他傲然道。
“金城蒋栋国大帅帐下,我们有过一面之缘。
” “加上今日已经是第二面了。
”他说。
“也是最后一面。
” “明相不必如此悲观,本王敬重明相是个人才,莫若和本王一道,勤王讨逆。
”他大笑道。
“谁是逆?” “你若归顺了本王,那就只有陈和是逆了。
到时候我等还能携手天阙,觐见天颜呢。
说起来,本王也许久不见我的皇帝侄儿了,哈哈哈。
” 我望了望他身后的大军,又回头看了一眼我军,故作从容道:“今日就战死这里吧,告辞。
”说完,我勒过马头,转身返阵。
不知道后面李彦宗的表情,不过想必他的脸色不会好看。
我也有些发毛,这支伤军,该和李彦宗的精锐打么?一同讨逆也未必不成,就当是缓兵之计也未尝不能答允他。
我尚未来得及后悔,倒是五泉山上草木让我心头一凛,我若是降了,将来如何去见傅羿?如何去见九泉之下的将士? 回到阵上,接过旗。
那边也开始擂响了战鼓,就是我军兵士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那鼓点还是很熟悉的,是当年战国时就流传下来的《将军令》,两军对垒,总是一方先擂鼓,然后另一方和之,算是招呼行礼。
等两军都擂过了军鼓,将军们先往上冲杀,若是自信武艺高超的,便先一对一单挑,等分出了胜负,周围的兵士才会短兵相接。
若是将军不擅武艺的,擂鼓之后直接就是兵士之间的杀伐。
很快,他们那边的《将军令》擂完了,轮到我们了。
只是我军的战鼓早就丢在了五泉山道上,那东西是最大的累赘。
而且我很少和敌军对垒,我要求我的部曲起码做到攻敌不备。
李彦宗等了一会儿不见我的动静,想是急了,又擂了一通。
我本来已经想大旗一横,领人往前冲的,不过见他们又擂了一通鼓,索性就着鼓点高唱自己的那首古风。
等李彦宗擂完了鼓,我们已经唱了两遍。
李彦宗等不住了,也或者是因为我的失礼而恼怒,他的大军朝我方压了过来。
整齐的方阵跺得大地发颤,他们的对手只是一支有如乞丐的战队。
我看到了对方将军手里的刀剑闪闪发亮,看到了李彦宗的马前卒们持着长戈步步逼近。
我举起了手里的军旗,双手握住,朝前微微倾斜。
“杀!”身后的将军们怒吼着,战马从我身边掠过有如浮影。
兵士们也狂喊着,听不出是“冲”还是“杀”,不过足够震山动岳了。
我的驽马未必是真的驽马,或许也是一匹被埋没的战马。
战马之所以难得,是因为它们得胆大不惧,不能因为对方人多或者刀枪逼近就退却。
我的黄马就没有胆怯,稳稳地站着,甚至连个响鼻都不打。
我高挚着大旗,坐在马上,看两军兵士互相杀戮着。
马前卒挺着长戈朝前冲着,长戈或是刺入了敌方身体里,或是刺空,然后被敌军刺死。
一蓬蓬血高高标起,一条条命随风飘逝…… 敌军渐渐逼近了我的大旗,凡是持戈的,大多已经战死,留下的兵士都是手持军刀的步卒精锐。
我的五千兵士伤亡过半,幸存的已经难以再朝外攻击,不得已转为防御。
我不知道李彦宗是不是真有一万人在这里,不过他们即便只有五千人,战胜我们这支刚从山洪里淌出来,还被痢疾缠身的散军。
此战没有悬念…… 我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下去。
我不在乎自己死,但是看到那些鲜活的生命就这么再也不能睁开眼睛,我胆怯了。
杀声离我越来越近,此起彼伏都是山南龅子的声音,这说明李彦宗已经完成了包围。
我对于临阵的指挥极度缺乏经验,或许一个老练的将军还能带着这些年轻人冲出去,可惜我不行…… 今天我就要死在这里了么?我回想起自己从初入行伍到统领一军的短短七年光阴,似乎打过胜仗,却没有一仗是能够让史官大费笔墨的名战。
血流得太多,怎么也该轮到我了…… 眼看着战败之局已定,喊杀之外又隐隐传来了战鼓的声音。
没有人会在交战中擂鼓,这鼓点只能说明有另一支大军来了。
是援兵么?我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放眼望去依旧只看到两军混战,不见其他的军旗。
不过那鼓点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了。
“援军来了!”我喊道。
我身边的兵士也都跟着喊了起来,一时间我军士气大振,喊杀声又起来了。
喊杀声淹没了鼓声,我并不肯定是我们的援军,只是我要振作士气的效果倒是达到了。
我远远看到敌阵的“大将军王 李”字样的大旗,勒过马头,大旗斜指,自己往前冲去。
我知道兵士们都是跟着旗走,我这一冲,等若是带着他们突围了。
李彦宗的部下虽是山南人,却一样听得懂官话,本就久攻不下,又听到我们喊援军来了,士气受挫不小。
彼消我长,此次突击一举逼近了李彦宗大旗。
我不能冲得太近,停下时也已经离李彦宗大旗不过三箭远。
“杀!”我连连喊着,我军的尖刀又朝前冲了十来步。
一直为难我的老天也总算公平了一次,突然起了一阵大风。
我的旗面被风吹得鼓了起来,就像是一面满帆,甚至推得黄马朝前赶了几步。
我这里顺风,李彦宗那里便是逆风。
顶着大风,他的旗手一定很累。
我微微放斜大旗,因为风越来越大。
突然,我眼睛一亮,李彦宗的军旗旗居然被大风折断了! “李彦宗死了!”我高声叫道。
上天助我! “李彦宗死了!”我军士兵欢声高叫起来,鼓起士气的兵士刹那间攻破了李彦宗本阵的防御,直插入敌军阵中。
没多久,李彦宗大军终于败退了。
兵败如山倒,止不住的。
我知道李彦宗的底子比我厚,即便退了也能再攻一次。
但是我军只要
亲王专用的杏黄旗面,上面用小篆写着“大将军王 李”。
旗头上还飘着一白一红的缨络,看得出,我们是顺风。
我待兵士们赶了上来,混乱地列了阵,拍马上前。
对面的将军也拍马上前,这是阵前的礼数。
他穿着红色内袍,外面的甲胄是黑铁镶着金边,做工考究。
头盔上的长缨红得鲜艳,被风往后扯着。
黝黑的国字脸上两只眼睛也是闪闪有神,打量着我。
和他相比,我更像个乞丐。
白色的古装已经染成了不知什么颜色,因为着了水又是用身体烘干的,皱皱巴巴也没有管它。
下半身的泥干了,硬硬地留在裤子上,有些地方落了一块,显出裤子的本色反倒像是一块补丁。
我和他对视一眼,拱手道:“金龙阁亚辅明可名,有礼了。
” “本王见过明相大人。
”他傲然道。
“金城蒋栋国大帅帐下,我们有过一面之缘。
” “加上今日已经是第二面了。
”他说。
“也是最后一面。
” “明相不必如此悲观,本王敬重明相是个人才,莫若和本王一道,勤王讨逆。
”他大笑道。
“谁是逆?” “你若归顺了本王,那就只有陈和是逆了。
到时候我等还能携手天阙,觐见天颜呢。
说起来,本王也许久不见我的皇帝侄儿了,哈哈哈。
” 我望了望他身后的大军,又回头看了一眼我军,故作从容道:“今日就战死这里吧,告辞。
”说完,我勒过马头,转身返阵。
不知道后面李彦宗的表情,不过想必他的脸色不会好看。
我也有些发毛,这支伤军,该和李彦宗的精锐打么?一同讨逆也未必不成,就当是缓兵之计也未尝不能答允他。
我尚未来得及后悔,倒是五泉山上草木让我心头一凛,我若是降了,将来如何去见傅羿?如何去见九泉之下的将士? 回到阵上,接过旗。
那边也开始擂响了战鼓,就是我军兵士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那鼓点还是很熟悉的,是当年战国时就流传下来的《将军令》,两军对垒,总是一方先擂鼓,然后另一方和之,算是招呼行礼。
等两军都擂过了军鼓,将军们先往上冲杀,若是自信武艺高超的,便先一对一单挑,等分出了胜负,周围的兵士才会短兵相接。
若是将军不擅武艺的,擂鼓之后直接就是兵士之间的杀伐。
很快,他们那边的《将军令》擂完了,轮到我们了。
只是我军的战鼓早就丢在了五泉山道上,那东西是最大的累赘。
而且我很少和敌军对垒,我要求我的部曲起码做到攻敌不备。
李彦宗等了一会儿不见我的动静,想是急了,又擂了一通。
我本来已经想大旗一横,领人往前冲的,不过见他们又擂了一通鼓,索性就着鼓点高唱自己的那首古风。
等李彦宗擂完了鼓,我们已经唱了两遍。
李彦宗等不住了,也或者是因为我的失礼而恼怒,他的大军朝我方压了过来。
整齐的方阵跺得大地发颤,他们的对手只是一支有如乞丐的战队。
我看到了对方将军手里的刀剑闪闪发亮,看到了李彦宗的马前卒们持着长戈步步逼近。
我举起了手里的军旗,双手握住,朝前微微倾斜。
“杀!”身后的将军们怒吼着,战马从我身边掠过有如浮影。
兵士们也狂喊着,听不出是“冲”还是“杀”,不过足够震山动岳了。
我的驽马未必是真的驽马,或许也是一匹被埋没的战马。
战马之所以难得,是因为它们得胆大不惧,不能因为对方人多或者刀枪逼近就退却。
我的黄马就没有胆怯,稳稳地站着,甚至连个响鼻都不打。
我高挚着大旗,坐在马上,看两军兵士互相杀戮着。
马前卒挺着长戈朝前冲着,长戈或是刺入了敌方身体里,或是刺空,然后被敌军刺死。
一蓬蓬血高高标起,一条条命随风飘逝…… 敌军渐渐逼近了我的大旗,凡是持戈的,大多已经战死,留下的兵士都是手持军刀的步卒精锐。
我的五千兵士伤亡过半,幸存的已经难以再朝外攻击,不得已转为防御。
我不知道李彦宗是不是真有一万人在这里,不过他们即便只有五千人,战胜我们这支刚从山洪里淌出来,还被痢疾缠身的散军。
此战没有悬念…… 我闭上了眼睛,不敢再看下去。
我不在乎自己死,但是看到那些鲜活的生命就这么再也不能睁开眼睛,我胆怯了。
杀声离我越来越近,此起彼伏都是山南龅子的声音,这说明李彦宗已经完成了包围。
我对于临阵的指挥极度缺乏经验,或许一个老练的将军还能带着这些年轻人冲出去,可惜我不行…… 今天我就要死在这里了么?我回想起自己从初入行伍到统领一军的短短七年光阴,似乎打过胜仗,却没有一仗是能够让史官大费笔墨的名战。
血流得太多,怎么也该轮到我了…… 眼看着战败之局已定,喊杀之外又隐隐传来了战鼓的声音。
没有人会在交战中擂鼓,这鼓点只能说明有另一支大军来了。
是援兵么?我心中燃起了一丝希望,放眼望去依旧只看到两军混战,不见其他的军旗。
不过那鼓点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了。
“援军来了!”我喊道。
我身边的兵士也都跟着喊了起来,一时间我军士气大振,喊杀声又起来了。
喊杀声淹没了鼓声,我并不肯定是我们的援军,只是我要振作士气的效果倒是达到了。
我远远看到敌阵的“大将军王 李”字样的大旗,勒过马头,大旗斜指,自己往前冲去。
我知道兵士们都是跟着旗走,我这一冲,等若是带着他们突围了。
李彦宗的部下虽是山南人,却一样听得懂官话,本就久攻不下,又听到我们喊援军来了,士气受挫不小。
彼消我长,此次突击一举逼近了李彦宗大旗。
我不能冲得太近,停下时也已经离李彦宗大旗不过三箭远。
“杀!”我连连喊着,我军的尖刀又朝前冲了十来步。
一直为难我的老天也总算公平了一次,突然起了一阵大风。
我的旗面被风吹得鼓了起来,就像是一面满帆,甚至推得黄马朝前赶了几步。
我这里顺风,李彦宗那里便是逆风。
顶着大风,他的旗手一定很累。
我微微放斜大旗,因为风越来越大。
突然,我眼睛一亮,李彦宗的军旗旗居然被大风折断了! “李彦宗死了!”我高声叫道。
上天助我! “李彦宗死了!”我军士兵欢声高叫起来,鼓起士气的兵士刹那间攻破了李彦宗本阵的防御,直插入敌军阵中。
没多久,李彦宗大军终于败退了。
兵败如山倒,止不住的。
我知道李彦宗的底子比我厚,即便退了也能再攻一次。
但是我军只要